
雪糕和巧克力等甜食、火腿、香腸、餅乾、汽水、果味酸奶、快熟面、薯片、微波加熱即食食品包括義大利面、披薩、雞塊、餡餅;大批量生產的包裝麵包、穀物早餐、威士忌、杜松子酒(gin)和朗姆酒(Rum)等酒精飲料.......
以上羅列的清單上有是你常吃的食物、愛喝的飲料嗎?
很遺憾地告訴你,這些都是超級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
堪稱史上最廣泛的超級加工食品研究,刊登在今年2月29日的頂尖綜合醫學期刊《英國醫學期刊》。該研究表明人體吃下過多超加工食品,恐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憂鬱症、癌症、呼吸道與胃腸道疾病、代謝健康等32種疾病的風險,也會提高死亡率。
哪些食物屬於超級加工食品?
超級加工食品,是由巴西聖保羅大學在2009年提出的NOVA飲食分類系統中標明。NOVA目前是國際上最廣泛用來分類加工食品的系統。NOVA根據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加工的程度和目的對其進行分類,而不是根據營養成分。一共分成四級:
未加工或最少加工食品,例如肉類、雞蛋、飲用水、蔬菜和水果。
經過加工的烹飪原料,包括油、鹽、糖,加工目的是為了與(1)組合成菜肴。
加工食品,如蔬菜罐頭、魚罐頭和水果罐頭,通常是(1)+(2)組合成(3)。
超級加工食品。
超級加工食品是經過繁複程序,把許多食品原料組合起來的食品,原料通常有5項以上的成分。
這些成分往往還包括加工食品中使用的成分,如糖、油、脂肪、鹽、甜味劑、抗氧化劑、色素、穩定劑和防腐劑,超級加工食品通常有很長的保質期。
製作超加工食品的主要目的是製造可立即食用、立即飲用或可加熱享用的飲食。
超加工產品的共同特點是"超可口、有精緻和吸引人的包裝、會針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多媒體和其他積極營銷、主張健康、有高利潤率以及屬於跨國公司的品牌和所有權"。
研究也指出,超加工食品中添加了一些讓人在不餓時「誘導進食」的味道。
哈佛醫學院舉的例子能讓我們更一目了然:
玉米屬於未加工或最少加工食品;
罐裝玉米是加工食品;
早餐玉米片則是超加工食品。
同樣的,小麥是未加工食品,麵粉屬於加工食品,餅乾則是超加工食品。
British Health Foundation指出,早餐穀物和大量生產的包裝麵包等日常食品,很容易被人忽略了它其實屬於超加工食品,因為這些麵包在生產過程中添加了乳化劑(emulsifiers)、甜味劑、人工色素和香料等成分。

碳酸飲料也是超加工飲品。(聯合晚報)超級加工食品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最新的研究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雪梨大學、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等多國專家共同實驗得出。
他們針對近1000萬人進行45種健康風險統計分析(meta-analysis)、探究過往三年和飲食與健康有關的14篇文章,結果發現超加工食品竟與32種健康風險直接相關。
研究指出,一旦人體攝入過多超加工食品,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死亡風險會上升50%、焦慮與常見精神障礙疾病風險上升48%至53%、肥胖風險會增加55%、睡眠障礙風險增加41%、抑鬱風險增加20%,至於二型糖尿病風險則會上升12%。
在該研究的一篇相關文章中,研究人員指出,目前沒有證據指明人類的身體可以完全接受超加工食品。
「我們的身體可能會把它們列為無用或有害的,而做出相應的反應。人體系統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受損,這取決於個體的脆弱性和所消耗的超加工食品的數量。」
如何減少超加工食品的攝入?
蟻粉此時的內心OS很可能是:
這些列為「超加工食物」的,我每天都會吃到,如果完全不吃這些食物,人生未免太無趣了吧!
那要怎麼減少超加工食品的攝入,或尋找其他替代食物來「解饞」呢?
英國心臟基金會認為,與其將超加工食品完全從飲食中剔除,還不如均衡飲食。
飲食中應包括未加工或最少加工食品,如在膳食中添加水果和蔬菜,用水代替含糖飲料等。另外,儘量多吃新鮮製備的飲料、菜肴、甜點。
其實,並非所有的超加工食品都一樣「有害」。
若非得將超加工食品包含在你的飲食中,不如選擇那些營養價值更高的全麥麵包、穀物或烤豆,而不是選擇吃薯片、糖果或披薩。
研究人員也建議閱讀和比較食品標籤,儘量選擇加工較少的食品。

吃的時候很爽,但吃進身體的後果不容小覷。(新明日報)超級加工食品被講到這麼差,新加坡有任何動作嗎?
有學者發表社論,建議聯合國及其會員國,應對超加工食品制定近似《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管制措施。
今年1月,超加工食品的話題也出現在新加坡的國會殿堂。
國會議員穆仁理(武吉巴督區)向衛生部提問說,鑒於已公布的研究顯示,超加工食品對身心健康有害,政府是否會考慮制定管制措施來應對這一問題,讓國人有一個更健康的食品環境?
衛生部書面回復詢問時,也肯定了加工食品會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特別是超加工食品。它與營養低、能量密度高、糖、鹽和飽和脂肪含量高、纖維和維生素含量低有關。
不過,衛生部說,目前,沒有任何關於超級加工食品攝取量的國際醫療或飲食建議。因而,新加坡也沒有制定針對超級加工食品的管制措施。
儘管如此,保健促進局還是採取了一些措施,鼓勵人們吃得更健康,同時減少飽和脂肪、糖和鹽的攝取量。
這些措施包括推出「較健康選擇」 標誌、預先包裝和新鮮配製飲料的營養等級標籤、推廣低鈉鹽和禁止使用部分氫化油(partially hydrogenated oils)。如果有效,它將減少超級加工食品的攝取量。
從2021年6月起,所有在新加坡售賣的食品都不得含有部分氫化油。部分氫化油又稱反式脂肪,是通過工業程序轉變為半固體類的人造脂肪,作為黃油和豬油的替代品,可延長加工食品的保質期,也能讓食物更酥脆。反式脂肪酸普遍出現在零食、烘焙食物、速食和塗麵包用的抹醬(fat spreads)及奶精中。
正所謂「病從口入」,大家不好為了一時的「爽感」,而忍不住多吃超級加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