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加坡政府的公務員或政務官,我們都很清楚,李光耀先生對他部下品格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誠實。

他要我們對自己誠實,對他誠實,對體制誠實, 對人民群眾誠實 。
當我還是個年輕的公務員時,我的上級——常任秘書林祥源先生剛當過李光耀總理的首席私人秘書。他告訴我:「李總理問你問題,如果你不能回答,就坦然承認,請他給你一點時間去調研再回答。他會接受的。千萬不要不懂裝懂。李總理腦筋特別快,舉一反十。你給錯了信息,李總理迅速反應,作出錯誤的決策,風雨厲行地下了指示,壞了大事。他不會原諒你,你更原諒不了自己。」
因此當我們面對李光耀先生時,當然尊敬他是我們的建國總理,但也要不亢不卑、本末分明、分清是非和對錯,搞明客觀的事實與主觀的結論。他當初的決策如果在事後得到更多信息,需要更正,就要及時更正。對他來說,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完全是對事不對人。

當然在這過程中有時難免會與他發生辯論。面對他那超人的辯才,那敏銳的思維,那對數據的掌握, 那超凡的人格魅力,與他辯論永遠是一個極富挑戰與沒齒難忘的經驗。
李光耀先生是願意聽的,但他肯定會堅定地提出他的看法。但如果你言之有理,他會接受你的看法,同時可能對你賞識、尊敬、與信任。
他是一位「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且充滿智慧的領導人。他的信念與作風,影響了他的全體部下。
大家都知道,新、中合作的蘇州工業園項目,是李光耀資政的構思。我在當蘇州工業園開發公司總裁時,李資政與林子安董事長和我分享了他對項目的想法,也表達了他對新、中合作的期望,同時也坦然提出新、中幹部溝通存在的挑戰。他說:「我們都講華語,但我們的思維是很不相同的。」

我在掌管開發公司時,就針對這溝通的挑戰,做了大量工作。我用從李資政那裡學到的堅持誠實與實幹的工作作風,開始得到新、中雙方同事們的信任, 較快的理順了項目啟動期間與初期的千頭萬緒,讓項目很快動了起來。
到了項目的重要拐點,我都會寫報告給董事長。寫報告時,也堅持誠實,喜憂都要報,更重要的,要提出解憂的方案。
我知道很多這些報告,董事長都轉給了李資政。李資政偶爾會接見我們,分享看法。很明顯的,他很留意董事長給他的報告,對項目的大方向,他一直清晰掌握,看法獨到。並提醒我們,辦事要接地氣,要了解中國國情。
1995年8月,王鼎昌總統與李光耀資政訪問園區。我決定用這個機會,把懸而未決的園區自來水項目在太湖岸邊的取水口位置定下,因此向蘇州市領導提出方案,讓市委書記與李資政共同為取水口主持揭碑儀式。

這方案得到了蘇州市領導的大力支持。但考慮到蘇州8 月天氣特別炎熱,怕李資政太辛苦,新加坡政府對這方案有所保留。
李資政了解定下取水口位置對園區下步發展的重要性。他讓董事長傳話,他願意與書記為取水口揭碑。但考慮到天氣炎熱, 他可能受不了,他要求是否可以把儀式簡化,不要西裝,就穿汗衫?

聽到這位有著國父地位的建國總理,為了支持我們的項目,願意冒著炎夏來參加這簡單的揭碑儀式時,我激動了整個下午。
兩位領導為取水口揭碑的照片,第二天登在新加坡報紙頭版,熱烈地鼓舞了園區新、中兩國隊伍。

離開蘇州工業園區項目後再見到李光耀資政,是在1997年新加坡國會選舉前, 人民行動黨評選新候選人的最後面試會上。
李資政問我:「你在介紹書上說你喜歡閱讀,可否與我們分享你最近看的一本書,並提出你的讀後感?」
我坦然承認:「資政先生,非常遺憾。我這些時間特別忙,已經好久沒好好看書了。」
李資政再問: 「 你應該還有閱讀吧?」
我說:「我繼續閱讀報章與新聞雜誌。例如《經濟學人》。」
「那好。你可否與我們分享,《經濟學人》的最新一期,封面故事是什麼?主要社論提了什麼點子? 你有什麼看法?」李資政出題了。
還好我真的有讀,否則我真會一舉在他的心目中完全失去信用!
李光耀先生對「誠實」的要求,一直深深的烙印在新加坡公共服務的文化與作風,成為新加坡人民群眾對新加坡政府信任的基石!
◎ 作者:曾士生 Chan Soo Sen 新加坡原政務部長與國會議員新中蘇州工業園區開放公司首任總裁新加坡廈門公會榮譽顧問Retired Minister of State and Member of Parliament of SingaporeFounding CEO of Suzhou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CompanyHon Advisor of Singapore Amoy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