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小販行業持續經營下去,國家環境局明年首季試行新計劃,允許符合條件,繳付非津貼租金的資深小販將攤位轉讓給非家屬或親戚的「徒弟」經營。想退休的資深小販也能獲當局協助,與想拜師的「徒弟」配對,將手藝傳給有意入行的人。

如果未來無法繼續經營生意,在錦茂路第20座巴剎與熟食中心經營面煎粿生意的攤販黃偉程(左)不介意在「小販承前啟後計劃」下將生意轉讓給徒弟。
作為黃偉程的徒弟之一,對餐飲業很感興趣的吳德水(右)不介意接手繼續售賣面煎粿。(饒進禮攝)
環境局前天發布文告,宣布新「小販承前啟後計劃」的初步條件,更多細節將在年底公布。
目前,只有繳付受津貼租金的攤主可將攤位轉讓給家屬或親戚以外的人經營,其他小販無法這麼做。當局是考慮到想加入新計劃的資深小販都打算退休,所以決定放寬轉讓條例,協助小販將手藝傳承下去。
根據當局的初步構想,累積至少15年經營小販中心生意經驗的資深小販可從新計劃中受惠。新加坡目前有約900名這類資深的熟食攤小販攤主,其中三分之一為攤位繳付受津貼租金。
文告指,環境局會在一個獨立甄選小組的協助下,為有心入行接班當小販的人與想退休的資深小販進行配對。
成功與「徒弟」配對的資深小販將能把廚藝、食譜、打理攤位的作業流程等知識傳授給「徒弟」。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昨天受訪時說:「如果立志要當小販的人真的想要繼續經營退休攤主的生意,加入『小販承前啟後』計劃提供他們另一途徑,讓他們無須從零開始。」
經營Granny's Pancake的黃偉程(55歲)製作和售賣面煎粿已22年,其中至少15年在小販中心經營生意,目前落戶錦茂第20座巴剎與熟食中心。
黃偉程受訪時說,他在1997年金融風暴時丟了工作,幾乎一整年找不到正職。後來,他決定到姐姐位於淡濱尼一家咖啡店的攤位學做手工面煎粿,之後就自立門戶。
對餐飲業充滿熱忱的黃偉程自覺55歲不算太老,願意再做10年。雖然已婚,但黃偉程沒有子女。
他說:「入行售賣面煎粿對我來說蠻有意義的,讓我找到新的事業和新的人生,我不希望這份手藝失傳。如果到時年紀到了,徒弟也達到水準,我不介意將生意轉讓給他們。」
餐飲業新手吳德水(42歲)是黃偉程在「小販培訓計劃」下收的「徒弟」之一。
今年7月加入計劃前,吳德水當了15年機師。但冠病疫情爆發,迫使他目前處於「休假」狀態。
這期間,他與另一名機師朋友周鴻恩(46歲)約在錦茂巴剎與熟食中心吃早餐時,品嘗到黃偉程製作的美味面煎粿,兩人決定向他拜師學藝,就算得起早摸黑到攤位準備,也不喊苦。
既然不知何時能重返機師崗位,吳德水計劃未來幾年投入餐飲業。
吳德水說:「我和鴻恩拜師就是不希望這樣好吃的美食失傳……如果老闆願意在「小販承前啟後計劃」下讓我們接手,我們當然十分願意。如果不行,我們也希望可以嘗試自立門戶。」
記者:宋慧純
攝影:饒進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