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肯定對「踢球、水草、釣魚」這3個詞不陌生

相信同學們應該都會被新加坡這些「特色詞彙」給驚呆到,而且也很好奇究竟為什麼這些名詞可以代表那些事情呢?

其實新加坡還有很多這種特殊含義的詞彙,如果你第一次到新加坡留學、旅遊,聽到這些詞卻不知道什麼意思難免會有點小尷尬哦!
所以小翼君今天就來給大家整理下來新加坡之前必須得了解的「新加坡地方詞彙」!
踢球——喝美祿
其實如果大家看到美祿的包裝就會明白他的意思,因為美祿的包裝袋上一直都有一個「踢球」的動作。

而美祿又是新加坡人氣最高的飲品之一,久而久之「踢球」就被指代喝美祿的意思。
釣魚——泡茶
大家想想一下,泡茶的時候,是不是需要拎著茶包上下浮動,這樣可以更快的讓茶包內的茶充分浸濕。而這個動作是不是又很像拿著魚竿「釣魚」,是不是很形象。

水草——吸管
首先因為在新加坡不管什麼飲品,都被稱為「水」。然後吸管的英文是Straw,而Straw又有水草的意思,因此吸管就被新加坡人直接稱為「水草」。

紅毛——洋人
新加坡不少華人的祖籍都是福建,而相傳福建人第一次接觸荷蘭人的時候,由於荷蘭人的頭髮普遍是紅色的,所以被稱為 「紅毛」 。
後來紅毛用來泛稱西洋人,新加坡因為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19世紀紅毛主要是新加坡華人用來稱呼英國人的。
馬達(mata)——警察
mata是馬來語「眼睛」,這個詞來源於新馬被殖民期間,當時就是指那些警察就像是政府的「眼線」,注視著本地人的官員,後來這個詞也就一直被沿用到現在來指代警察
無招(Bo Jio)——沒叫我
如果你偷偷去吃好吃的,然後PO到了網上,就可能會被留言說「eh!Bo Jio」,意思就是「誒!竟然不叫我!」

這些都是帶有新加坡文化色彩的特殊詞彙,還有好多無法一一細數,也等待同學們慢慢來發現。而接下去說的這些詞,是同學們來到新加坡一聽會聽到甚至用到的詞,提前了解可以幫助大家更快的融入新加坡。
唐山——中國
這個詞更多會出現在老一代新加坡人的口中,老一代華人的人一直把「唐山」指代整個中國,所以唐人街過去也叫做唐山人的街,表達的就是中國人的聚集的街道。
新加坡的餐館也會供應「唐茶」,意味中國茶。

一個字——一刻鐘/15分鐘
在新加坡對時間的描述,15分鐘用「一個字」來形容,相應的30分鐘就是「兩個字」、45分鐘就是「3個字」。其實對應中國的部分省市的「一刻鐘」、「三刻鐘」。
大耳窿——高利貸
聽到這個詞就要注意了,儘可能遠離。大耳窿所指的就是地下錢莊,發放高利貸的團伙。

在新加坡久了也會聽到不少「大耳窿上門催債」等等的事情,同學們要注意遠離!
做工——上班
小翼君剛來新加坡時,聽到這個詞以為是要去干體力活。後來才知道,不管你是營業員還是企業董事長,去上班都叫做工!
還錢——買單、付錢
還錢不是真的讓你還某人錢,而是指結帳、買單、付款、交錢的意思。千萬別在別人讓你「還錢」的時候,你回一句「我又沒欠你錢」。

樂齡——老人、年長人士
是指上年紀的人或者較老的人,乘坐公交時就會聽見「為樂齡人士讓座」。
巴剎(Pasar)——菜市場
這個詞來源於馬來語,特指菜市場。而有些巴剎比較大,會有吃飯的商鋪,所以也被稱為小販中心,或者食閣。

燒——燙
去餐廳吃飯時,經常就會聽到一位媽媽對孩子說「吃慢點,這個燒燒的」,意思就是「這個很燙!慢點吃」。
「燒水」指的是滾燙的水,而不是我們說的去燒一壺水的意思。
羅里——卡車、貨車
這個詞來自於英文音譯「Lorry」,與中國的皮卡來自於「pick-up」是一個意思。

巴仙(Precent)——百分比
「3巴仙」就是「3 Precent」的音譯,也就是百分之3的意思。
擁車證(COE)——車牌
類似於中國的車牌,在新加坡買車時必須先投標購買牌證以取得車子擁有權,這牌證就叫做「擁車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