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表明,全世界大約有80%的疾病是由於飲水或衛生不良引起的;在我國80%的疾病、1/3的死亡均與飲水水質有關。水體中的大量污染物嚴重威脅著人類自身的健康。

新加坡是一個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國家,與中國不同的是,它把國土範圍內的每一滴水,都稱之為水資源,島國沒有嚴格的水源保護區,只有與各個片區的溝渠河流連為一體的集水區。例如,靠濱海堤埧與海水隔斷形成後的濱海灣內湖,周邊是新加坡最繁華的商業區,高樓林立,酒店成群,還有大量的公寓住宅,人們傍水生活,依水而居,水面上遊船穿梭,龍舟泛漿,一片歡騰。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被嬉戲的人工淡水湖卻是新加坡飲用水的水源。

因為缺水,新加坡還把人們生產生活用過的污廢水通過膜技術回收循環,再生利用,形成新加坡獨具特色的新生水,並使之與自來水的原水混合,在水廠進一步加工後通過自來水管輸入千家萬戶成為尋常百姓家的飲用水。而且,在新加坡,不論你是下榻五星級的酒店,住家,還是在任何公共場所,打開水龍頭,即可直接飲用。

因為新加坡所有的自來水廠都完成了基於膜分離工藝的升級改造,確保了自來水的水質,而且,新加坡的管網設施完善可控,罕見水質二次污染的事件發生。

國土面積只有721.5平方公里,土地資源貧瘠,淡水資源匱乏,面對這樣的自然條件,新加坡卻建成了「花園城市」,成為旅遊勝地。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新加坡同時貼有諸多顯赫的石化標籤——全球第三大煉油中心、全球十大石化中心之一、全球最大的石油精鍊中心之一、世界三大石油貿易樞紐之一、亞洲石油產品定價中心……

距市區約10公里之外的西南部,便是新加坡的世界知名化工島——裕廊島,島內聚集著逾100家化工企業,殼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龍、杜邦、巴斯夫等諸多世界級石油化工巨頭均在此「立足、建業」,涉及產業覆蓋石油與化工領域從煉油、化工到倉儲、物流等全產業鏈各環節。該島由7個小島經填海造地而成,占地僅約32平方公里,卻以約70億新元(約350億人民幣)的建設資金帶動了逾500億新元(約2500億人民幣)的投資,支撐著化工產業成為新加坡的支柱產業之一。
世界級重化工基地與花園城市共生,經濟發展與綠色環保相融,新加坡是如何做到的?

水資源從依賴進口到有望自給自足
新加坡經常下短暫的陣雨,雨水沖刷後,街邊泛著水光的綠植、鮮花與清凌凌的小河、水泊相映,讓整座城市顯得生機勃勃、充滿「新意」。
置身於這樣的場景,人們很難想像這是一個淡水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據介紹,一直以來,新加坡主要從鄰國馬來西亞大量進口淡水。為擺脫這一局面,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和創新工業污水處理技術,以提高企業在水處理方面的效率,實現了新加坡本島工業污水和市政廢水的循環再利用。
2010年,新加坡最大國有企業淡馬錫控股公司旗下勝科工業集團投資1.8億美元,建成了新加坡最大的新生水廠——勝科新生水廠。該廠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再循環水廠之一,目前每天生產約23萬噸新生水,可提供新加坡約15%的用水。

所謂新生水,即通過採用先進的微過濾/超濾和反滲透膜、紫外線殺菌技術將市政統一集中處理過的生活、工業污水進一步凈化,形成高品質純凈水。新生水大部分用於工業生產,少部分打入蓄水池與大自然的雨水混合經傳統工藝凈化消毒後,形成生活用水。
在新加坡政府的大力支持與號召下,新生水現已成為新加坡的高品質再循環水品牌。據介紹,目前新加坡使用的全部新生水已占到用水總需求的1/3。
現如今,新加坡的「水龍頭」除了進口水之外,新生水、本地集水以及海水淡化多渠道水源並進,有力地保障了本國居民的淡水供應。據介紹,待馬來西亞進口水合同於2060年到期後,新加坡將有望實現國民用水的完全自主供應。

化工廢水實現高比例回收再利用
始運營於1997年的裕廊島是新加坡最大化工企業園區,該國境內幾乎所有的化工生產企業都彙集於此,因此裕廊島不僅是耗水大戶,更是工業污水排放的集中地,園區內工業供水與污水治理任務艱巨。
驅車行駛在裕廊島區域內,映入眼帘的除了一座座錯落有致的化工廠、各類化工產品生產廠房、存儲倉庫、物流基地、油輪、碼頭,以及寬闊的待建綠地之外,沿途整齊劃一的水、氣、熱公用管廊設施更是島內一道別致的景觀。
據介紹,新加坡對工業廢水實施源頭控制的管理思路,工業企業可將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直接排給有資質的污水處理公司,進行集中統一達標處理後安全排入大海或者進行工業再利用。在裕廊島,包括廢物/水處理、蒸汽、供水、工業消防等在內的基礎設施通過公共管廊得以共享,企業入駐可以「即插即用」。

勝科集團是裕廊島最大的公用事業運營商與水處理企業,該集團通過運營集工業用水和污水處理、天然氣、電力與蒸汽於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公用事業,為全島逾40家跨國石化和化工用戶提供服務。
2007年,該集團建成新加坡第一個化工污水處理MBR(膜生物反應器)項目,出水化學耗氧量(COD)優於一級A標準。該項目作為亞洲地區最早的MBR項目之一,目前水處理總規模2880噸/天,加上現有3.5萬噸/天處理能力的中水回用(ERP)高度工業水(HGIW),助力裕廊島化工園區真正實現了水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其中高度工業水回收利用率達到約85%,中水回用率可達到60%。
「採用這種由第三方公用事業運營商針對不同用戶,集中統一提供工業用水、消防水、脫鹽水、冷卻水與污水處理,以及蒸汽、天然氣、管廊、碼頭、罐區等公用工程的一站式、個性化服務商業模式,用戶無需自建所需公用設施,可最大程度節約投資運行成本,同時提高運行效率,事實證明這種模式是行得通的。」勝科中國公共事務高級副總裁曾廣仁對記者說。

向綜合管控要成效 考慮到新生水廠、裕廊島對於新加坡在用水供應及化工安全生產方面的重要性,新加坡政府對二者實行軍事化級別的安保管理,每一個進入的參觀者均需向新加坡公用事業局與裕廊島管理局提前報備審批,持有效證件換取出入證,經過嚴格的安檢後方可進入,且區內嚴禁拍照。
新加坡政府對包括新生水在內的水處理實施了國際上最嚴格的質量管理和排放標準。比如,新生水廠採用膜技術生產的新生水純度遠高於普通飲用水標準,需要經專門「加鹽」處理後才能灌裝飲用。

除了執行嚴格的質量管理標準外,該新生水廠採用了最先進的智能管控系統,堪稱全球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水處理廠之一。水廠占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全廠只有16名員工負責日常運營維護,實行4班2倒制,每次輪班只需2名員工值班,最大程度降低了水廠的人力資源成本。
此外,在用水價格上,新加坡公用事業局採取國際公開招標制。據介紹,新生水廠投運第一年招標價格為0.28新元/噸,海水淡化水廠投產第一年招標價格為0.91新元/噸,此後根據消費者價格指數等做相應調整。
來源:中國能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