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等,大家已經身在其中,樂享其成,而背後離不開大數據的應用。大數據是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國家管理、人民生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伴隨著便利產生的「副產品」,就是這些軟體似乎都能「掌握我們的某一些屬性」,比如我們的喜好,收貨地址……網絡隱私保護對於我們來說已是刻不容緩。

新加坡本地居民Grab帳號遭人盜用
據8視界報道,新加坡本地一名網民申訴自己的Grab帳號遭人盜用,在短短的一天內出現七次交易,損失超過500新元。
這名網民8日在Facebook上表示,一直以來,所有關於Grab的交易都是利用他的信用卡付款,並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不過,就在去年12月19日當天,她註冊了「無帳號卡」(Numberless Card),不料卻被不明人士盜用,並且進行多達七項交易。
" 事發當天我已經聯絡上銀行,不過銀行表示,只有Grab公司有權力拒絕來歷不明的交易,之後將款項退回。 "
因此,這名網友直接和Grab公司聯繫。該公司表示,基於安全考量,因此先暫時凍結她的帳號。不過,令她感到震驚的是,當帳號被凍結後,依然出現不明交易。
這名受害者在昨天接受8視界新聞訪問時表示,在查閱交易記錄後發現,一共有七項交易,都是以新元完成,總額530.70元。根據她所提供的交易記錄,這些被不明人士盜用她的帳號付款,交易額介於10新元到131新元不等。
她也申訴,Grab公司似乎沒有妥善處理這起事件,繼續拖延,直到今天款項都還未退回給她。如今,這名網友已經向警方報案。新加坡警方在接受8視界詢問時證實,當局已經接獲有關投報,案件還在調查中。8視界也已經聯絡上私人召車公司Grab,目前還在等待該公司的回覆。

近年來,隱私泄露事件層出不窮
近幾年來,隱私泄露的事情層出不窮,造成的損失也不計勝數。
2018年3月,Facebook上超過5000萬的用戶信息數據被一家名為「劍橋分析」的公司泄露出去。
2018年8月,華住集團的1.3億個人信息數據在暗網上公開兜售。
2018年11月30日,萬豪國際集團旗下喜達屋集團發生客戶預訂資料庫信息泄露事件。高達5億的個人信息被披露出去。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我們的隱私是怎麼泄露出去的?
01 人為泄漏,防不勝防
對於人口比較集中的區域,基本都有相關個人隱私信息登記表,一旦這些信息表被別有用心的人掌握,那麼所有個人隱私信息都變成了不法分子謀財的工具。
02 感染木馬病毒等惡意程序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各種連結、各種APP背後可能都暗藏木馬病毒,一不小心點擊進去就會造成個人隱私、重要信息泄露。
03 網站存在漏洞
現在很多商業網站及機構都有資料庫,存儲了大量用戶的個人隱私。《安全報告》顯示,在被調查的網站中43.9%存在安全漏洞,一年或有55億條個人隱私信息因這些網站漏洞而泄露,而這些漏洞的修復率竟不足一成。

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各位讀者應注意以下幾點:
1.安裝手機APP需謹慎
在安裝應用程式或服務之前,考慮一下這些問題:
應用程式所在的平台是否可靠和安全?
這款應用是否引發了隱私或安全方面的擔憂?
應用程式需要什麼權限?
權限是否符合邏輯?
2.紙質文件及時銷毀
另外,含有個人隱私信息的紙質文件要及時銷毀,比如快遞包裝就是最大的個人信息泄漏源,快遞單上包含了個人姓名、手機號碼、地址信息等準確度極高的內容,所以我們在扔掉包裝前不要怕麻煩,把這些信息統統毀掉。
3.及時清理手機個人信息
手機內也不要保存自己的銀行卡、身份證等照片,否則手機丟失後,他人很容易通過這些個人隱私來修改你的各種密碼,後果就是讓我們損失大量財物。
把重要數據備份後,將手機恢復出廠設置或者格式化。
多次存取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或者大型文件(如電影、沒用的圖片等),將手機的儲存空間占滿。
給手機安裝一個「文件粉碎機」,進行全盤擦除,或到正規的手機回收機構或維修中心,請專業人士對手機數據進行徹底銷毀。
如果手機有儲存卡,儘量將隱私類文件放在儲存卡里,換手機時只要將存儲卡取出,插入新手機即可。
一定不要將手機當生活垃圾扔掉。
不要在手機里存放重要的私密信息。
解綁支付寶帳號:登錄支付寶帳號點擊帳戶設置基本信息手機解綁。
解綁微信帳戶:登錄微信,選擇「我」設置帳號與安全手機號碼選擇右上角菜單解綁。

4.網上問卷調查、連結、二維碼慎點
對於各種網上問卷填寫等要慎重,這些問卷填寫背後非常容易泄漏你的最新隱私。
對於來路不明的連結,二維碼,不要輕易點擊,這些連結絕大多數都攜帶木馬病毒,手機一旦「中毒」病毒就會竊取你的個人信息,可能利用你的個人信息欺詐你的家人,藉此撈得一筆資金,更可能直接竊取你銀行卡里的儲蓄金額。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各位讀者
個人信息要及時銷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