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和工業部、文化、社區和青年部國務部長劉延玲在2021年新加坡-中國商業論壇上發表講話,呼籲中國企業通過加強新中合作,更快地適應全球經濟變化,更好地抓住新機遇。

隨著疫情後新常態的過渡,新中企業可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生物醫藥製造三大領域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和抓住新機遇,繼續加強新中合作關係。
今年論壇的主題是「逆境的真實故事——續新冠肺炎時代逆境的新機遇」。該論壇由新加坡華人商會在當地和上海組織,在線上和離線下方式進行。

劉艷玲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當地市場和供應鏈,影響了無數企業,給企業運營帶來了額外挑戰。
展望未來,她呼籲企業通過加強中新合作,更快適應全球經濟變化,更好地把握新機遇。

2013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新加坡第一大貿易夥伴,新加坡也是中國第一大海外投資來源國。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商務處參贊鍾曼英在致辭中表示,隨著中國「雙循環」戰略的實施,中國企業將更加注重新加坡的優勢,充分利用新加坡的節點和樞紐功能,並不斷擴大與全球市場的溝通;巨大的中國市場也將繼續向新加坡企業開放,給他們帶來更豐厚的投資回報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黃善中在演講中表示,過去兩年,他曾四次來中國,經歷過考驗和孤立,對企業家「去中國很麻煩」的抱怨表示同情。
但是,在上海感受街頭熙攘的人流以及在重慶來福士廣場俯瞰長江往來的船舶,卻讓他不禁讚嘆中國經濟復甦的腳步,「我也慶幸自己沒有因為疫情放棄這個充滿機會的市場。」

上海宏觀經濟學會會長王思政在上海分會表示,「南北轉型」為紐西蘭和中國企業的聯合合作帶來了機遇。「南北轉型」是「十四五」期間上海優化空間格局的「五大新城」建設之一,涉及寶山、金山的轉型升級。
他說,上海計劃建設第三個機場——南通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是世界上最好的機場之一,運營非常好。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參與機會。」
他還建議與新方合作,在金山再建一個園區,助力中國轉型升級,促進綠色發展。上海計劃在公園和黃浦江之外建設一個旅遊城市,作為教育海岸線。新加坡的企業、大學和職業教育機構也有機會參與。
新加坡和中國將慶祝建交25周年。新中兩國關係密切、合作領域廣泛。新中兩國得以展開廣泛多元的合作,基於兩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這個紮實的基礎上,必須持續加強推廣兩國各階層人民的相互理解。
期待兩國攜手合作,繼往開來,為建立廣泛實質,互補共贏,與時俱進,引領未來的永久友誼。
*部分段落或圖片轉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