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政府處理易華仁一案應更透明

易華仁。(圖:法新社/Roslan Rahman)
分析員指出,政府若要維持公眾對易華仁一案調查工作的信任和信心,就必須儘可能以透明的方式處理,但他們也承認,在調查期間,要對外提供更多的信息頗有難度。
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報道,自從貪污調查局公布交通部長易華仁正在協助調查以來,人們就對政府處理此案的方式提出了質疑,尤其是貪污調查局的最初文告並沒有提及易華仁被捕一事。
總理公署隨後發布文告澄清,總理李顯龍和副總理黃循財早前沒有透露交通部長易華仁被捕一事,是由於這牽涉貪污調查局運作方式,兩人無意偏離當局所宣布的內容。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表示:「鑒於公眾對此案的強烈興趣,政府唯有及時向公眾提供準確和最新的信息才是恰當的。」
他說,目前有人認為當局是在「選擇性地發布」信息。
南洋理工大學的政治分析師Felix Tan指出,隨著調查正在進行,當局正在努力避免「過分誇大此事」。
他說:「如果早一點以更透明的方式公布調查的程序,以消除懷疑和指控,那會更好。」
陳慶文認為,「在這攸關公眾利益的事件上,把貪污調查局和總理公署區分開來,根本無濟於事」。
但新加坡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Woo Jun Jie博士指出,會否針對案件提供更多信息,是由貪污調查局來決定。在此之前,政府無法提供更多細節。
「正如副總理黃循財指出的,貪污調查局的運作模式決定該機構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提供正在調查中的案件詳情。」
打擊網上不實消息至關重要
Woo Jun Jie認為,政府打擊網上針對此案散播的不實信息至關重要。
「謠言不受控制地傳播實際上更具破壞性。在任何危機中,政府絕對有必要果斷闢謠,以免公眾再有此類猜測。」
他表示,除了使用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令之外,公職人員站出來打破謠言可能會更有幫助。
Felix Tan表示,易華仁一案與最近發生的其他婚外情醜聞有所區別。
「畢竟,個人的不檢點之處在於個人的道德標準,充其量也只是關係到一個人的正直和良知。但貪污意味著你有欺詐意圖,因而構成更嚴重的犯罪行為,可能會對我們多年來建立的制度和機制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