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於新加坡東部一座回教堂外的飲水機。(聯合早報)
作者 王震宇
新加坡人最近被冠上全球最愛喝瓶裝水一族,引申之意就是,即使扭開水龍頭就能喝到適合飲用的自來水,不少新加坡人卻選擇花錢買一瓶,或寧可從塑料及玻璃容器等喝水。
除了自來水,新加坡公共場所還有另一個非常便利且免費的解渴選項:
公共飲水機(water cooler)。
一般的公共飲水機供應的是冰冷自來水,飲水器裝有額外配件和過濾器,能降低自來水的溫度。
新加坡四季如夏,這些飲水機放置在全島各地,不僅可以解渴,還有解暑的功效。
今年2月,有國會議員提問,衛生部是否有意在人流較多的地方強制安裝飲水機,讓公眾隨時能解渴,同時推廣健康意識?
衛生部答覆時說,該部門同國家環境局、建屋發展局、陸路交通管理局,以及國家公園局合作,增設了更多公共飲水機。
衛生部說:
「這些飲水機安裝在所有小販中心,公園及巴士轉換站也有。我們也鼓勵其他場所的業者安裝飲水機。」

全島小販中心都有公共飲水機。(聯合早報)
然而,目前未有官方數據透露,新加坡共有多少台公共飲水機。環境局和公園局網站上,也找不到關於這些飲水機設在何處的資訊。
網民一個月內標出百個飲水機地點
一名新加坡大學生看到了問題的癥結,日前發起了一項「全民找一找」的活動,籲請新加坡人幫忙探尋哪裡有飲水機。
就讀新樂社科大學商業分析系一年級的鄧明康(音譯)熱愛運動,10年前就開始長跑和遠足。

鄧明康在網上發起「全民找一找」運動,旨在列出全島各地哪裡有飲水機。(海峽時報)
他告訴《海峽時報》,自己平日飲水量很高,每次做完運動也會想補充水分,但他只知道某些地方設有飲水機。
「倘若我到其他地區運動,我也想知道還有哪些場所有飲水機。」
目前,在地圖共享平台OpenStreetMap上,能找到一個提供全島一些飲水機的指南,但鄧明康認為資料不夠充足。
他最先到新加坡Reddit論壇網站詢問用戶,後來想到可利用谷歌地圖搜集資料。

大學生呼籲網民尋找新加坡何處有飲水機,並在網上表格中填寫相關資料。(網站截圖)
3月初,他設立了一個谷歌表格,邀請網民加入他的計劃,填寫飲水機的相關資訊,包括郵政編碼、經度、緯度、飲水機的照片、街道和建築名稱、在哪一層樓、飲水機附近是否有著名地標、水的溫度,甚至是負責設置飲水機的公司名稱等。
紅螞蟻到訪這個飲水機谷歌地圖網站,截至3月29日,點閱率迄今已達2萬2265人次。在公眾的協助下,地圖上已有101處被標出設有飲水機,其中31個經過證實,另有70個有待確認。

飲水機地圖已收到95個反饋。(網站截圖)
鄧明康說,他會依照網民提供的線索,到他所熟悉的場所拍下飲水機的照片,並上載至地圖上對應的地點。
他也希望這項計劃能減少新加坡人對瓶裝水和罐裝水的依賴。
飲水機是否乾淨衛生引關注
居住在新加坡的蟻粉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注意到住家附近或公共場所哪些地方設有飲水機?上一次從飲水機喝水或取水又是什麼時候?
以小販中心為例,飲水機一般會安裝在廁所外頭,或是臨近洗手台的地方。
新加坡媒體日前走訪三座小販中心,一問之下才發現,許多食客並不知道全島小販中心都設有飲水機。有些食客反饋說,通常買完餐食後就會順便買杯飲料。

有民眾看過其他人用飲水機的水來洗手,甚至往裡頭吐痰,令他們對飲水機留下不衛生的印象。(聯合早報)
也有人質疑這些飲水機是否乾淨衛生,因為他們曾看過有人利用飲水機的水來漱口,甚至往機器內吐痰。
一些飲水機會隨之附上告示,提醒用戶飲水機的水只能用來飲用,不應用來洗手或漱口,但還是會有一些「不聽話」的公眾,成為害群之馬。
食品安全局也指出,新加坡的飲用水質量遵循國際準則,供應商必須確保水源「不被污染並且有益健康。」
當局也說,從水管取得飲用水來源(piped drinking water)的業者,也得遵照公用事業局的方針,以及飲水機供應商的維修建議。
抗糖之路,飲水機也扮演關鍵角色
不知蟻粉是否和紅螞蟻一樣,最常親密接觸飲水機就是在上學時期。一旦帶去的水壺的水喝光了,就會到課室附近的飲水機裝水。
新加坡媒體曾在2019年的報道中,再次凸顯飲水機的重要性。
該報道指出,當時新加坡有至少三所小學的食堂不再有飲料攤,而且超過12所小學的食堂也停止售賣某些飲料,為的就是避免學生喝含糖飲料。

新加坡一些學府的食堂不設飲料攤,鼓勵學生自備水壺或從飲水機取水飲用。(海峽時報)
有學府甚至從開始收生以來,就沒有飲料攤或飲料自動販賣機,學生必須每天自備水壺,或通過飲水機補充飲用水。
踏入社會後,辦公室的茶水間也會有飲水機,但對於公共場所的飲水機,可能已鮮少有人會特別留意,更別說是使用。
另一方面,新加坡有關當局積極裝置更多公共飲水機,從而推廣健康意識,但如何鼓勵改善個人衛生習慣,讓民眾明白飲水機的真正用途,也是關鍵所在。
畢竟,儘管會從飲水機喝水的還是大有人在,但無可否認,一些公眾對飲水機已留下不好的既定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