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婦申訴,辛苦帶大5個孩子和孫子,兒女成家後,一個月才給300元( 約900令吉)生活費,甚至不探望她,而她還得照顧有病的小兒子。
紀恩厚(87歲)現住在蔡厝港51街第537座的租賃組屋。她近日聯繫《新明日報》,稱孩子給的贍養費不夠,長期不來探望,讓她感到鬱悶。
她受訪時說,婚後育有兩男三女,長子跟女兒成家在外,目前跟小兒子同住,丈夫則在幾年前去世。

老婦紀恩厚(右)與小兒子同住在蔡厝港一帶的租賃組屋。
她說,之前當清潔工,丈夫在藤廠當機器操作員,住武吉知馬一帶的「亞答」屋,辛苦把孩子養大。
「孩子成家後,我也無償的幫忙顧孫。」
如今,退休後沒有積蓄,除了政府每月資助的300元以外,紀恩厚就只能靠孩子奉養。不過她稱,近年來3個女兒以及長子給的生活費不足,甚至有一段時間沒給她錢,3年前得找上贍養父母總監處尋求調解。據透露,經調解後,長子以及3個女兒目前每月各給她50至100元(150至300令吉)不等的生活費,加起來約300多元。
「我要付百多元租金、80多元(240令吉)水電費以及其它生活所需,根本不夠花,現在一天只吃兩餐。」
紀恩厚也說,其中兩名女兒其實住得不遠,但對方卻不上門、不通電話,自己在家跌倒入院也沒人探望。
「我想,把孩子養這麼大了,晚年卻過得這樣,很不是滋味。」

老婦曾因孩子不肯多給生活費而持刀哭鬧。
越想越難過
紀恩厚曾於2013年在家中哭鬧,還要拿刀自刺後跳樓,驚動警方上門。她當時說,因為要拿要多一點生活費但孩子們不肯給,所以越想越難過。
當時,老婦的4名子女中午上門,各自給了50元後離開。一名女兒說,她們固定給生活費,但母親卻不時會再要求更多。長子則說,擔心與母親同住的弟弟亂花錢。
借錢看病
記者也聯繫上一名此前上門為紀恩厚提供醫療協助的義工,他透露,老婦申訴孩子一段時間沒給贍養費後,於2019年安排他們接受當局調解。
另外,紀恩厚告訴記者,除了小女兒住家電話之外,她沒有其他孩子的電話號碼。
記者多次撥打她提供的電話,但無人接聽。
老婦說,孩子、孫子現在對她十分冷淡,今年過年只有一個小女兒曾上門拜年,也沒人邀請她吃團圓飯。紀恩厚表示,有時候沒錢去看病,還得跟妹妹借錢,有時也靠義工組織送上門的晚餐過活。
與老婦同住的小兒子鄺家發(53歲)說,自己從前當送貨員,曾在工作期間突然暈倒後診斷患了癲癇症,1998年開始便沒有工作。
他透露,此前與父母住在武吉巴督一帶的三房式組屋,後來搬到租賃組屋,但賣屋所得也已花光。他說,兄姐怪他遊手好閒,但他實在無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