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另類資產投資研究公司Preqin的報告顯示,東協去年的創投交易總額飆升160%,創下200億美元(275億新元)的最高紀錄。其中,新加坡的交易額最大,占交易總額的46%;印度尼西亞占37%,排名第二。

東協創業投資交易活動在2021年飆升1.6倍,是亞洲其他地區增速的兩倍。2021年東協創投活動交易總額也比2019年和2020年的總和高35%,比2018年的最後一個高峰110億美元高85%。
資金激增證明了全球投資者對東南亞及它帶來的機會的持久信心。東南亞的生態系統正顯示出成熟跡象,創投交易額在一系列交易類型、階段、市場和行業的分布已更多樣化。
報告指出,上市公司估值的下行壓力已經轉化為後期交易的低估值,投資者日益轉向早期(early-stage)交易,他們可以在本區域快速增長的行業中,發現並參與新興初創企業的成長。
在東協,雖然後期投資繼續推動整體創投交易總額,但過去幾年,這一階段的交易總額增長很少。2021年D系列和後期階段的交易總額為35億美元,比2020年僅增長5%,比2019年增長3%,遠遠被2018年的高峰比下去,當時D系列和後期階段的交易總額達到創紀錄的60億美元。
據悉,2018年的高峰主要由兩筆交易推動——Grab的H系列融資,總值20億美元,以及Gojek的E系列融資,總值15億美元。
不過,一些國家的增長更為迅速,菲律賓和越南的增長分別是過去五年平均數額的6.9倍。新加坡因具有優良的基礎設施和強力的政府支持,仍是本區域的起步公司中樞,但亞太區域內其他市場也在仿效。菲律賓今年推出電子政府總藍圖,越南則實施2025全國數碼轉型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