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業崗位激增76%!這麼香,你還不快來

2022年08月18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缺人,是一個說了好多年的話題,但現實是,這個人才缺口依然還在。

今天就來聊聊新加坡金融行業的就業現狀吧:招聘崗位多嗎?好招人嗎?

(圖片來自:Unsplash)

01 崗位多,招人難

最近,Robert Walters 的一份報告指出,新加坡對金融人才的需求激增。去年新增21,800多個職位空缺,較上年增加了76%,創下2015年以來的新紀錄。

(圖片來自:Robert Walter Group)

招聘需求一直都這麼高嗎?倒也不是。

2020年,新加坡金融服務業的職位空缺當時就少了25%。尤其是當年的第二季度,在各種防疫措施的影響下,招聘人數「急劇減少」。

但隨著新加坡逐步放寬防疫措施,這種情況發生了轉變,目前金融行業人才市場已是需求遠遠大於供應,求職者反而更有話語權。

(圖片來自:Forbes)

為啥崗位多、招人難?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行業發展快

新加坡除了傳統金融行業以外,區塊鏈、數字銀行、電子錢包等金融科技領域也在這幾年快速加入並崛起。

據金管局(MAS)數據,目前新加坡已有50多個全球和區域創新實驗室以及1400多家金融科技公司。

(圖片來自:Gulf Business)

在之前盤點的新加坡13家獨角獸公司裡面,就有4家是屬於金融科技領域的

然後還有數字銀行

(圖片來自:The Crypto Times)

今年6月,綠地金融旗下的綠聯國際銀行(Green Link Digital Bank)及螞蟻集團的「星熠數字銀行」(ANEXT Bank)先後開業。

大家可以參考下 Fintech News Singapore 統計的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的細分市場,簡直是百花齊放:

(圖片來自:Fintech News Singapore)

總之,新興行業與傳統行業之間的搶人大戰也越發激烈。例如,隨著新加坡金融科技和數字銀行業務的開展,合規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尤其大,不少人才被從更傳統的銀行和基金管理部門吸引走。

本地人才不足

一方面,據說新加坡大學和理工學院每年送出來的金融科技畢業生也才400多個左右,根本無法應對每年激增的招聘需求。

(圖片來自:Pexels)

另一方面是因為本土人才的流失,隨著邊境逐漸開放,新加坡金融行業的專業人士也被吸引到雪梨倫敦阿聯等海外工作。

外國人難湊

新加坡越來越高的EP/SP准證申請門檻,讓企業在招聘外國人才時,也非常為難。

(圖片來自:Pexels)

在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及埃森哲聯合發布的《Fintech Talent Report 2021》報告里也有提到:64%的僱主認為很難為外籍員工申請到工作準證。

無論是EP,還是SP准證,金融行業的薪水要求都會高於其他行業。以EP為例,馬上9月份要調整的薪資標準為:

觀念的改變

Robert Walters 曾做過一項調研,發現新加坡金融科技人才的流動率全球排名第二。他們在跳槽前在一份工作中停留的平均時間為1.3年——僅次於中國0.8年或大約9-10個月)。

另外,新加坡超過3/4的金融人才考慮在今年換工作。

(圖片來自:Pexels)

讓他們考慮到跳槽的,以往可能是因為薪資職級,但這幾年的疫情及居家辦公,讓人們更加注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辦公靈活程度及工作滿意度。

所以企業在吸引/留住人才時,要使出渾身解數、更加努力才行。

02 哪些崗位最缺人?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曾表示:以科技為重的人才,才是新加坡金融業最需要的人才。

(圖片來自:Pexels)

2022年金融行業預計新增9400個長期職位招聘機會,以及3000多個技術類崗位,而以技術為核心的崗位當中,需求最大的是軟體開發人員和工程師

這主要是因為金融行業里的一系列活動,例如設計和開發數字金融服務、在貿易融資中應用區塊鏈技術,並使用人工智慧來檢測欺詐和洗錢......都需要技術類人才的支持。

(圖片來自:Pexels)

《Fintech Talent Report 2021》報告里也提到了一些金融科技公司未來1-2年需要招聘的崗位,可以看到技術類崗位偏多:

銷售、市場營銷和商務拓展(57%)

軟體和應用程式開發(56%)

運營和支持/服務協議(43%)

數據分析/大數據/數據科學家(36%)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認知計算(22%)

設計/UI/UX(19%)

網絡/基礎架構(17%)

戰略與架構(17%)

網絡安全(15%)

測試/QA(13%)

(圖片來自:Fintech Talent Report 2021)

Robert Walters 的報告里提到了一些其他金融崗位,也非常缺人:

合規顧問/反洗錢

ESG 風險經理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