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宗鄉總會舉辦的「新移民與新加坡社會」體驗系列之「甘榜格南線上文化之旅」,已於上周六(12月18日)通過Zoom視訊平台圓滿舉行。

文化之旅參與者的合影截圖
本次活動由導覽員親臨甘榜格南,以實況直播的方式進行導覽,帶領參與者走訪巴梭拉街(Bussorah Street)、阿爾薩革夫阿拉伯學校(Alsagoff Arab School)、蘇丹回教堂(Sultan Mosque)、甘榜格南蘇丹王宮(Istana Kampong Glam)等地標,感受這個地區的多元文化氣息。
在介紹沿路的地標時,導覽員也分享了許多相關歷史、文化、習俗和有趣的小知識。比如現為馬來文化館(Malay Heritage Centre)的甘榜格南蘇丹王宮(Istana Kampong Glam),曾是馬來蘇丹在新加坡時的皇宮,而「Istana」在馬來語就是「宮殿」的意思。

前身為甘榜格南蘇丹王宮,現已改造成馬來文化館
導覽中值得一提的景點還包括了新加坡著名的回教堂——蘇丹回教堂(Sultan Mosque),其金光閃閃的圓頂設計是這座宗教建築的標誌之一。導覽員解釋,蘇丹回教堂之所以面向特定的角度而建造,是為了直面朝向伊斯蘭教第一聖城的方向——麥加。除此之外,在顯眼的金色圓頂底座都飾有一圈玻璃瓶底,這些瓶底都是由清貧的回教徒在支持興建回教堂時所捐贈的。這是為了確保所有的回教徒,無論富貴或貧窮,都能為回教堂的重建獻出一份力量。

蘇丹回教堂金色圓頂底座的黑色部分為回教徒捐贈的玻璃瓶底
除了介紹蘇丹回教堂的建築特點外,導覽員也播放了一則短片,讓參與者認識回教徒每日必行的禮拜和祈禱。

回教徒男孩所做的禮拜步驟
在前往阿爾薩革夫阿拉伯學校(Alsagoff Arab School)的路上,導覽員向參與者透露了在回教小學就讀的學生需要修習10個科目。除了新加坡教育必修的4門主課,還要額外再學阿拉伯語以及5門宗教課程,讓導覽員直呼欽佩。

阿爾薩革夫阿拉伯學校
除此之外,導覽員還向參與者介紹了許多甘榜格南的馬來美食,從深受本地人歡迎的餐館到僅在這片區域可見的小街美食,都讓參與者垂涎三尺。導覽員表示甘榜格南的馬來美食匯聚了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風味,像是馬來菜飯(Nasi Padang)、牛肉仁當咖喱(Beef Rendang)、蛋松炸豆腐(Tahu Telur)、椰漿煮海螺(Lemak Siput Sedut)等。

圖中為椰漿煮海螺,是馬來西亞和印尼菜式融合一體的結晶
每當完成一個介紹環節後,主持人都會準備有關題目,讓參與者選項作答,這使他們更了解甘榜格南的歷史文化。強先答對題目的參與者能夠參加幸運轉盤環節,得獎者還可獲得精品好禮。

主辦方帶參與者回顧巴梭拉街的舊稱,使他們更了解甘榜格南的歷史文化
即使透過線上的方式參與文化之旅,參與者在導覽員提供的豐富信息以及精彩講解下,仍然感受到了甘榜格南的文化色彩,同時對新加坡的歷史街區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獲益不淺。
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自2011年推出「文化之旅」活動,帶領民眾先後走訪了多個文化歷史地標和街區,讓大家領略新加坡多姿多彩的多元種族與文化。宗鄉總會將「文化之旅」的遊覽路線整理成冊出版,其中一冊是有關「甘榜格南」的內容噢!有興趣的朋友可掃描以下二維碼到宗鄉總會網站下載電子版本。

點擊掃描二維碼到宗鄉總會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