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是聾啞人,孩子健康 這樣的家庭組合下 孩子會是什麼樣的性格?
有人猜測 孩子會有點自卑敏感

但是下面這兩位 在新加坡生活的小姑娘 卻用事實告訴大家 「我們這樣的孩子更獨立」
看小女孩的生活日常↓
小女孩「照顧」聾啞父母 新加坡小孩為什麼這麼獨立?
這是小女孩的自述,她們的父母是天生的聾啞人,而她們各方面都非常正常。
對她們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但總有不相干的人覺得她們跟父母的交流方式很奇怪,對他們講「閒話」。



不過,這並不會太過影響她們,反而加快了她們的成長。
相比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她們認為自己能比同齡人更快的獨立。
在同年齡有需求便「使喚」父母的時候,她們則需要自己解決。


有時候,小女孩甚至還需要幫助父母,充當他們的翻譯官。
在日常交流中,他們看完父母的手語後,再轉述給餐廳老闆或者是其他人。

在小女孩臉上,完全找不到自卑、敏感等負面的情緒,她們非常自信,並且能獨立完成很多事情。
陪讀寶媽分享娃的成長 從粘人精到小大人的蛻變 事實上,新加坡所有的孩子都比較早獨立,有些寶爸寶媽也是看重這一點,所以送孩子來新加坡留學。

一位新加坡陪讀媽媽曾經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家孩子的蛻變過程,僅僅一個月,孩子突然就「長大」了。↓↓
剛開始來新加坡念書的時候,寶媽擔心孩子不適應,所以各方面都很關注,恨不得事事親為。孩子也很享受這種關注!
結果才過去一個月,孩子的態度就變了。
當時孩子剛放學回家,就在幫他脫鞋的時候,他突然扭扭捏捏說:「我現在是小一學生,不是小孩子了,這種事情我可以自己來」 不得不說,新加坡的教育也太厲害了,娃這麼快就有獨立意識了。

新加坡鼓勵孩子儘早獨立
學校、政府和社會在共同協作
新加坡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信心,其實是多方面努力的成果。
新加坡學校流行鼓勵式教育 培養孩子獨立、自信
學校不僅在學習上鼓勵孩子鼓勵,還培養孩子自信心和團隊意識,這麼好的大環境,寶爸寶媽一定要了解一下👇
1)鼓勵師教育,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新加坡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教學方式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健康人格的發展和培養。
老師很擅長找孩子的優點,在孩子發揮自己的優勢後,就會提出表揚,給予肯定。
久而久之,孩子更加自信,在生活和課題討論室也會積極參與,並發表自己的意見。

2)鼓勵孩子參與「課外活動」,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
新加坡中小學實施的是半日制課程,有半天是素質型的課外活動,例如設計工藝、體育、音樂等,每所學校都有很多種課外活動。
孩子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他們在課外活動中學會互幫互助。

新加坡鼓勵孩子獨立發展興趣
父母不該當「直升機家長」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除教育部以外的其他部門也非常上心。
新加坡副總理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就曾公開講話,直升機育兒方式將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導致他們難以獨立。
所謂直升機式教育指的是:過分介入兒女的生活,不斷盤旋在孩子身邊的行為。

同時,他還在幾年前就提出了「利用課外活動制度,發展學生多方面的知識」。
目前,新加坡教育費改革的發現也正在往這個方向繼續前進。

新加坡教育有一項重要的CCA課程,並嚴格要求學生,必須參加CCA課程四大組別中的一項活動。
這四項分別是:體育運動類、表演藝術團體類、制服團體類、俱樂部和社團類。而這種課程將一直持續到學生念大學。

新加坡提供安全的社會環境 讓孩子學習獨立互助
除了學校和政府外,社會也在幫忙培訓孩子的獨立性。平時出門玩樂都在幫助孩子獨立互助。
1)自己下廚的圖書餐廳,讓孩子掌握「主控權」。
這是一個為孩子建立自信,培養獨立意識的兒童圖書館。除了安全的學習環境外,還提供兒童餐。
與普通餐廳不一樣的是,這裡的飲食是自助形式,需要孩子自己動手才能吃到。
雖然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動作,卻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主控權」(empowered)。這對孩子的獨立性有很大的幫助。
2)提供安全性互助的遊樂環境,培養孩子自信心!
新加坡對所有兒童都一視同仁,殘障兒童也能得到平等的教育和娛樂。
他們有專門的無障礙遊樂場,還包括可供輪椅使用的爬行架和鞦韆。

因此,即便是身有殘疾的兒童也能有快樂的童年,他們並不會覺得自己哪裡比別人差。
所以,想要一個自信獨立的孩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是學校、社會和家長3方面共同努力的成果。
只有像新加坡這樣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才能輕鬆培養出這樣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