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本地冠病病例增加,需要特別護理的人數逐漸提升。為確保醫療資源及病房數量能夠應付,衛生部上星期宣布擴大居家休養計劃,在家養病成為默認康復模式。同時,這周起新的社區升級護理設施相應投入運作,床位數量增加。
目前有哪些修養模式?不同休養模式的適用群體是誰?zaobao.sg 為你整理。

各設施病床數量增加
本地護理設施、醫院及國家傳染病中心都相應增加病床數量以便為不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臨床護理,緩解急診部和普通病房面對的壓力。
除了社區護理設施9月底將增加1000張床位至6500張,位於淡濱尼22街的職總保健合作社療養院和會聚@樟宜(新加坡博覽中心)也將改造成社區升級護理設施。兩家社區升級護理設施將分別提供250個及50個床位給病情穩定但患有其他潛在疾病的人士。
若居住在療養院的確診病患符合條件,可優先入住社區升級護理設施,以免病毒在長期護理住院設施進一步傳播。
另外,在緊急情況下,加護病房也可增加200張床位,至300張。衛生部籲請出現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症狀的公眾避免前往醫院急診室,除非出現胸痛、呼吸急促等嚴重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