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際網路)
作者 侯佩瑜
今年10月8日,來自中國浙江的一對新人,為他們的婚宴賓客設計了一張「禮金互免卡」通行證,讓他們的賓客去赴婚宴時無需給予禮金,無需遵從這個婚禮送紅包的備受爭議傳統。
小陳夫婦在送婚宴請柬時,為適婚年齡的親朋好友附上一張「禮金互免卡」(見主圖)。
卡上寫著:「友情無價,心意到了,勿放禮金。」
如果賓客同意下次邀請這對新人參加自己的婚禮時,也無需對方送上禮金,收到互免卡的人可把它放在紅包中代替禮金,去婚宴時再送給新婚夫婦。
小陳夫婦收到卡後,撕下左側,下回去參加對方婚禮時將卡的左側塞進紅包送上,作為禮尚往來的憑據。

(新明日報)
據新娘小史介紹,考慮到中國國慶黃金周屬於結婚高峰期,為了減輕關係要好的未婚朋友們的經濟壓力,便萌生了設計「互免卡」的念頭。
「大家說好參加婚禮時都互不送禮金,考慮到中國人有包紅包的儀式感,便在給他們送請柬的同時,送去『互免卡』,好讓她們在參加婚禮時包在紅包里給到我們。」
因為疫情防控原因,這次婚宴邀請的主要是親戚,同輩以及要好朋友,人數不多。小陳夫婦送出去20多份互免卡,基本都收回來了。
不過,出席婚禮的長輩仍是送了禮金以表祝福。
中國人傳統上會在婚禮、葬禮、生日宴以及其他重要場合送紅包。根據不同地區的收入水平以及關係親疏遠近,紅包金額從50人民幣(9.85新元)到幾千人民幣(數百新元)不等。
據當地媒體報道,小陳夫婦這個「禮金互免卡」的神發明,因創新方法而受到賓客們的無數點贊,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有的更立馬發了朋友圈,稱這是「21世紀最偉大的新發明」,一度上了中國熱搜,說這值得全國推廣。
在過去10年來開展的全國性節儉運動中,中國一直在嚴剎浪費嚴重、過於複雜的奢侈婚禮和葬禮風氣,包括天價彩禮、豪華典禮、相互攀比以及「生前不聞不問、死後大操大辦」等問題。
「禮金互免卡」適用於新加坡嗎?

(聯合早報)
在新加坡,賓客出席婚宴酒席前,通常都會先上網先查看所出席酒店的酒席價格。
有熱心的網民更是建立了網站,列出每個酒店或餐廳的紅包「市價」,供大家參考。按人頭計算,酒店一般都要兩三百元左右,餐館則100元左右。
賓客通常會根據「市價」來決定給予多少紅包錢,一般都不會讓新人「虧本」,至少能抵銷辦婚宴的費用,有的則會根據與新人的相熟程度給加上「友情價」。
雖然是闔府統請,但考量到一家四口出席要包上千元紅包,通常只派一人去參加婚禮。除非新人是非常要好的親戚好友,才「痛並快樂著」地出席。
如果一個月收到多個請柬,又不想荷包破大洞,只好找藉口拒絕出席一些,挑著較要好親友的出席。
收到婚宴請貼原本應是件可喜可賀的事,然而這些年來婚宴酒席價格節節攀升,於是乎婚宴請柬慘被國人稱為「三萬」(罰單),或者是「紅炸彈」。
因而,有的新人為了不虧本,或者不讓賓客「大出血」,儘量選在經濟實惠的酒家進行,或較便宜的午餐婚宴。
紅螞蟻知道,一些新人甚至會記錄每個賓客的紅包,但不是為了秋後算帳,而是下次出席對方的婚宴時用作參考,以此避免紅包錢少給。
換句話說,主人家辦婚宴費用的大部分,幾乎是由賓客們送上的紅包所承當。
來自廣東佛山的紅螞蟻,剛來新加坡時覺得如此斤斤計較給「人情」的做法十分市儈,因為老家的的風俗習慣,不管是婚宴、壽宴、滿月酒都不收紅包,主人家摸過紅包就等於接受了你的禮。當然,婚禮酒席的費用很多都是家人贊助。
紅螞蟻后來在新加坡結婚應父母的要求擺喜酒,卻愛上了這個「收紅包回本」的做法,因為確實讓剛出來社會工作的我們手頭寬鬆了不少。
但如果再給我們一次機會,一定會選擇旅遊結婚或一切從簡只辦婚禮不辦喜宴,就無需為了婚宴開支而愁。
其實,婚禮是人生大事,要辦得大家開心,新人千萬不要以賺錢,或是回本為擺酒前提,這樣才能避免超出預算,更別太在乎賓客包多少紅包,以免傷感情。這樣,出席賓客們出席才不會有過多壓力,能真正做到與主人家分享喜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