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穩定本地冠病疫情,防疫措施再次收緊,有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認為這是必要之舉,另有近兩成的人則表示已經麻木。受訪傳染病專家認為,一直靠安全管理措施控制病例增長不是長遠辦法,人民和當局須接受事實,徹底從病例清零策略過渡到著重保護弱勢群體和醫療資源的針對性策略。
zaobao.sg就當局再次收緊社交聚會與餐館堂食的人數限制展開網絡調查,截至昨天中午12時30分有超過2400人參與調查。
調查顯示,多達72.5%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收緊防疫措施,只有9.6%覺得沒必要。另有17.9%表示無所謂,對於防疫措施的放寬與縮緊已經感到麻木。
認為收緊防疫措施是有必要的受訪者中,有51.3%覺得這麼做才能控制病例激增,甚至另有43.9%覺得還應該進一步收緊。其餘雖同意收緊措施是必要的,但難免抱怨這些措施給生活帶來很多不便。
至於為何覺得沒必要收緊措施,受訪者主要認為逾八成人口已接種疫苗(36%),以及多數人染病都症狀輕微(34.7%)。其餘覺得經濟活動已經嚴重受挫,經不起一再調整的防疫措施。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受訪時說,他不認為新一輪措施會對新病例的上升率產生顯著影響,因為沒有證據顯示這類限制在流行病晚期能發揮作用。
他說:「在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大多數國家目前所觀察到的病毒傳播程度,即使實行像在2020年2月武漢全面封城這種最嚴厲的措施也可能不太奏效了。」
淡馬亞也說,目前的疫苗並不能阻止病毒傳播,因此讓更多人施打第三劑追加劑,不太可能對傳播產生影響。「矛盾的是,如果更多人患有輕度冠病,他們可能不會意識到自己受感染了,然後繼續外出工作並把病毒傳播給其他人。」
他說,早在今年初冠病在全球多數國家已很可能成為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人民和當局得接受這個事實,並從消除策略過渡到保護弱勢和高危群體的針對性策略,進行監測以發現大型感染群,就像我們應對結核病、骨痛熱症和流感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