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心理健康問題求醫的新加坡居民當中,有約六成是60歲以下的焦慮或抑鬱症患者,另有三成住在三房式或更小型的組屋單位。
衛生部兼通訊及新聞部政務次長拉哈尤昨早(11月2日)在國會答覆阿裕尼集選區議員費沙有關我國心理健康求醫人數的口頭詢問時透露上述數據。
衛生部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期間,每年平均有約4萬9800人因心理健康問題到綜合診療所、全科診所、公共或私人醫院求醫。這包括複診人數,2020年的數據則尚未出爐。
求醫者當中有約60%是60歲以下的焦慮或抑鬱症患者,另有七成是華人,三成居住在三房式或更小的組屋單位。當局則沒有收集有關個別患者教育水平的數據。
至於患病原因,2016年的新加坡精神健康調查結果顯示,失業、離婚或分居,與患上抑鬱症有顯著的關係。
同一項調查也指出,壓力可能是造成焦慮症的一個風險因素。將近一半的焦慮和抑鬱症患者,也同時患上慢性身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