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失望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們能夠做的不是避免孩子們免受失望,而是裝備他們如何面對和處理失望情緒。Teo Kuan Yee 分享。
像成年人一樣,孩子在不同階段,會經歷不同方式的失望。尤其是當他們開始上小學的階段,他們會遇到像學校測試和考試或參加運動會比賽一樣的挑戰。他們可能期望接手領導的角色,比如,想成為班長或被選上加入小組成員但並沒有成功。對小學六年級畢業的學生來說,失望可能來自於進入不了他們選擇的中學,或者在要求昂貴的玩具或旅遊時被你拒絕。

設定可實現的目標
儘管失望會發生,制訂目標是很重要的。當處理得很好,它能幫助孩子在制定目標或專注於在手的任務,但是把目標制訂在合適的水平是很重要的。這些目標需要清晰,實際的和可實現的。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的兒童科的心理學家 Ng Siau Hwei 分享道。
「這個目標應該定在比孩子可以實現的程度再高一些。這樣可以激勵他們去盡力完成。它可以幫助孩子專注於需要完成的特定任務。孩子學會計劃自己的行動並採取有意義的行動去實現目標。這能夠給孩子一種掌握感,壯大他們在實現目標的信心」, Ng 說道

她也同時提醒,期望高的家長應該避免過度要求孩子,這樣會導致有害的影響。「當目標超過了孩子的能力,孩子就會失去興趣和動力。他們在持續的失敗後會失去信心。有些時後,一個挫敗就能動搖孩子的自信心」她補充道。
化失望為學習的機會
孩子們會受同伴壓力的影響是正常的,特別是在他們開始上小學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聽說有同學去了一趟昂貴的歐洲旅行,或住在大房子裡,坐在奢華的轎車上,而他們可能想知道為什麼他們不能擁有這樣的特權。
當孩子從學校回來分享同學的財富狀況時,家長應該抓住機會教他們一些人生的道理,而不是消極的回應孩子。

「用這件事作為學習的時刻來幫助孩子了解到實際的社會運作。父母可以用這次機會來向孩子解釋,如果爸爸媽媽支付了你去xyz的旅行,你將會更少看到爸爸媽媽,因為爸爸媽媽必須干更多的活。你將選擇哪個?哪個更重要?是跟爸爸媽媽每天相處的時間重要呢,還是因為去旅遊而很少見到爸爸媽媽?」 All in the Family Counseling (All 家庭輔導機構) 的 Tammy Fontana 分享道。
你也可以讓你的孩子參與家庭的決策。像一個數學問題,你可以在事實中跟他說你的錢有限,而如果你只有X 元,你更願意花在哪裡?(比如:食物和書 vs 昂貴的迪士尼之旅?)讓他想出符合邏輯的措施。你可以開一個家庭會議來討論,一家人是否需要一個旅行,需要犧牲什麼東西來支付一次旅行?比如犧牲聚餐,新衣服和玩具等。

就讓整個家庭一起決策,這樣可以教育孩子經濟和節約的寶貴一課,也更加可能激勵他們努力進取。這可以幫助他們在工作和賺錢之間作出真實世界的關係。
「家長可以向孩子傳授有關於工作,抉擇,花費和收益,犧牲的寶貴一課。花費超出自己的預支是不健康和不利的」 Fontana 說道。
設定一些界限,執行正確的價值觀
在這快速感激的年代,一些家長需要學習如何避免縱容他們的小孩昂貴的玩具,小物件和旅行。每當你和跟孩子出去時,如果你感覺你是個金礦,你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孩子。

「家長應該學會制訂界限和實施這些界限。孩子會不斷測試和挑戰這些界限,這也是孩子學習什麼是界限的過程。家長需要停止擔心孩子並學習設定界限,抓住機會教導,意識到自己的工作並不是滿足小孩的一切需要,特別是超出了他們的支付範圍。如果家長僅僅因為小孩發牢騷和抱怨,就不斷的滿足他們的需要,那家長是要怎麼能教會孩子金錢觀,以及努力和回報之間的關係?」 Fontana 說道。
孩子在失望的時候,他會感到悲傷或感到憤怒,責怪自己不夠努力或當時的處境。質疑個人能力是非常正常的,Ng Siau Hwei 說道。「孩子對失望處境反應取決於幾個方面,比如:這件事情對孩子的重要性,孩子性情有多敏感,以及為了應對失望的工具有多少」。

化解消極情緒
當你的小孩向你坦白自己的失望時,你應該用冷靜、平常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回復。這可以幫助小孩明白,犯錯誤或沒有做到預期要求是可以被接受的。你也可以嘗試分享你處理失望的個人經驗,讓孩子知道,它是成長和人生旅途中的一部分。
然而,家長在孩子對與自己期望相反的結果感到失望時,要給予承認。「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幼小的孩子需要幫助他們描述自己的感受。家長可能需要說,『被淘汰是一個糟糕的感受』,或是『你因為沒被選做領導者,肯定會感到難受』。「 Ng Siau Hwei 說道。

採取積極措施並參與
最重要的是參與到你小孩的生活中去。就像籃球或足球教練,要有讓他前進的根基來幫助他越過挑戰和實現他的目標。
Ng 例舉了一個學前班男孩的故事:他非常害羞,因為很難融入其他小夥伴的遊戲中,感到很失望。同時,男孩自己也很擔心不知道怎麼樣和其他朋友玩到一起。為了幫助他,他爸爸經常帶他去家附近的操場玩並鼓勵他靠近其他小朋友玩。當他跟那群小夥伴變得越熟悉是,他爸鼓勵他慢慢地加入他們的遊戲。他爸也跟他一起玩,讓他逐漸熟悉了其他小夥伴玩的遊戲。

同時,當小男孩跟鄰居或其他夥伴的母親招手打招呼的時候,他爸就表揚他來增加男孩的自信。其他家長也表揚了男孩的態度,男孩也因此慢慢恢復自信。他爸也教他怎樣說話和要請其他小夥伴一起玩遊戲,然後一起練習。最後小男孩學會了叫其他孩子跟他一起玩。
家長應該採取積極和整體的家教方法。「在像我們一樣的學術和結果導向的社會,家長可能會忘記,跟孩子玩耍是積極家教的一部分。家長應該避免在孩子放學回家時問他們:「你們做作業了嗎?」或是「你的測驗成績多少呢?」我們鼓勵家長提供 5As - 接受(acceptance),鑑賞 (appreciation),關注(attention),關愛 (affective) 和責任感 (accountability)。「 Agnes Goh, Focus on the Family Singapore 的家庭教育專家說道。

在參與進孩子的生活里,你將更好的理解他們是怎麼看待事情的,同時可以通過引導他們如何最好地面對與自己期望相反的結果。
什麼不該做?
當你幫助你的小孩處理失望情緒的時候,要注意 4 個不要,Ng 說道。
1. 不要否定所有的失望,比如:「這不是一件大事!」
2. 不要批評或提供這樣的建議:「如果你當初努力學習而不是玩耍,你將會得到你想要的 A 等成績。」
3. 不要感情用事,如:「你真是個敗類!「
4. 不要說:「我早就跟你說過的。"


學前教育最具影響力品牌
給孩子一個豐富的學前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