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還有兩個月就結束了,今年你過得好嗎?
據國際醫療保健公司信諾(Cigna Healthcare)最新民調:
87%新加坡人在2023年感到壓力。
這句話說的,就是你的現狀嗎?
信諾在今年5月到6月間對12個市場(美國、英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瑞士、肯亞、阿聯、沙烏地阿拉伯、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的1萬零800人進行調查,其中1000人來自新加坡。
結果發現,本地受訪者中:
71%表示有壓力但還能應付
16%有壓力而且無法應付
13%則完全沒有感受到壓力
年輕一代似乎更加容易受到壓力的影響,因為表示感到壓力的受訪者當中,Z世代(18歲到24歲)的年輕人占比最大。
目前在航運公司當管理培訓生的彼得(26歲)屬於Z世代,他接受《今日報》採訪時說,對這項調查的結果一點都不感到驚訝。
「在新加坡,我們從小就被教導,(新加坡沒有天然資源,)只能靠人力資本推動經濟發展。所以,我們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是可以理解的。」

你覺得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是一件很有壓力的事嗎?(PIXABAY)
國人的壓力水平自2021年起逐年上升,2021年有85%表示感到壓力,2022年有86%這麼說,2023年則有87%,這比全球平均比率為80%還要高。
與其他參與調查的東亞市場相比,我國「無法應付壓力」的人數比例(16%)低於中國香港(19%),是中國大陸(8%)的兩倍。
紅螞蟻讀完這則新聞的第一個反應是,我們的抗壓能力這麼低嗎?還是我們的生活環境真的壓力山大?
調查顯示,造成本地人有壓力的三大原因都與「錢不夠用」有關,依次是:
全球通貨膨脹導致生活成本上升(60%)
未來的不確定性 (41%)
個人財務狀況 (40%)

錢不夠用應該是很多人的寫照。(聯合早報)
面對壓力,他們希望就職的公司可以給予這些支持:
61%的員工表示,他們希望能從僱主那裡得到更多支持,過上更健康的生活;
66%希望將彈性休假或靈活工作安排作為公司健康和福利計劃的一部分;
63%希望公司提供私人醫療保險計劃;
34%想要公司提供更多心理健康支持;
只有26%的受訪者希望公司提供健身房會員配套補貼。
綜合上訴雇員的調查結果,提供健身房會員配套補貼看來是公司支持員工保持健康最基本、最傳統的形式,打工一族也似乎更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
新加坡人只有壓力,沒有活力?
信諾在調查中,把「活力」定義為一種無形的感覺,即感覺自己充滿活力,精神飽滿,並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和精力。
信諾的新加坡和澳洲區總裁Raymond Ng說,一個人充滿活力可以帶來很多好處,除了恢復力提高、能更好地履行工作和家庭責任,也能減少慢性疼痛、吸菸和心臟病的風險等。
但是,調查發現,只有10%的本地人認為自己充滿活力,這低於亞太地區的平均水平(14%),比全球平均比率低一半(20%)。
更糟的是,僅有30%的受訪者表示期待著每一天的到來。
近期有不少調查都反映了新加坡人面對不小的生活壓力,當局應如何替國人減壓,國人要怎樣讓自己放鬆,相信是我們得認真思考和應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