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總是怕員工比自己好?新加坡做工的6大潛規則,你認同嗎

2019年11月07日   •   2萬次閱讀

老實說新加坡本地老闆多數都怕自己的員工比自己有成就,比自己會花錢,比自己住的好(老闆住組屋員工住公寓…What?),咖啡喝starbucks,中午吃飯吃一餐$10以上,去NTUC買東西不太會看價錢。

我保證!你只要有以上超過一半以上,你的老闆對你一定有不同看法(多數是不好的看法),一定會覺得你來這邊是做什麼?你又不缺錢!不信?試一個月看看。

但是~~這是個人習慣,怎麼能扯到工作呢?就跟出國一樣~有些人要住好,可以不吃好。但是有些人也覺得只要一張床能睡就好。怎能相比?

6大新加坡職場「潛規則」讓你知道

老闆喜歡員工下班比自己晚?責任心更重要

不少新加坡老闆希望員工在他們走後才下班。 ,同事即使已經完成當日工作,但若早過老闆走,一般都會儘量低調,以免留下壞印象。

有公司則要求見習員工,即使手頭上沒工作,也要至少等到晚上8時30分才能下班,以應付突如其來的工作。 (What..這種傳統觀念還有?別懷疑,就是還有)

有調查發現,6成新加坡員工認為工作量過重,並會因工時過長無法提升生產力;但亦有員工認為,反正要在老闆走後才能下班,於是索性放慢工作速度,部分員工在工作時間會只顧玩手機或聊天,直到天黑才開始趕工。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當旅行的人或是海外工作人士相聚一堂,十之八九都會來這一問。乾淨、守法、安全是多數人對新加坡所貼上的標籤。

從中不難了解,在新加坡工作,很講究「規矩|SOP」這回事;而規矩來自於公司訂下詳細的內部規範,這些限制使得新加坡人做事有一板一眼的感覺,尤其當碰上需要Black & White 處理的事項,絕對是照章辦事;另外像是生病請假,公司及本人都需要遵守醫生所建議的休息天數,即使你工作狂上身,也是不允許在病假天去上班的。如此嚴明紀律。

不同國籍不同文化背景怎麼相處

不同國籍的員工,在工作態度或是人事相處上,可以說是各有各的「風格」。

像是我們都懂日本人的禮貌至上、表達含蓄,而韓國人通常較為直接;然而,往往可見日本與韓國在職場上有階級制度分明的共通點,有著明顯的輩分關係。在這文化背景的差異下,需要大家慢慢的學習與了解,這樣也能更懂得尊重與包容。

同工但是不同酬,跳槽還升遷的快

在新加坡有可能兩個人是同一個職位,卻是不同的表薪水待遇。這些最主要差別是因為新加坡的本地人保護政策;另外就是因為一個公司常常有太多不同種族的人,而不同種族的人所持有的准證會有不同稅收,這稅是僱主自行負擔的,所以有些僱主會把這份成本也算進去該工作者的薪資中,造成薪資的差別,因為僱主需要負擔更多他們的准證人頭稅。

除了因為不同種族與類型准證外,年資也有差別,因為一樣的職位也有可能因為待在公司久一點而有不同。

再加上新加坡有跳槽文化,當地人都會開玩笑的說:「努力做工未必拿到最好的pay(薪水),但是努力跳槽一定可以拿到更好的薪水。」

在新加坡以有能力且有把握的的跳槽法來評估,保守估計平均也有20%左右,不過對於年輕人(尤其是外地工作者)來說,每跳一次,整體職涯的風險與對該產業的專業度累積都有很大的挑戰,需要很完善的思考與評估,不要只局限於眼前的薪水,眼光與格局才能決定你在職場得真正價值。

午休時間

新加坡的員工認為午餐很神聖。在辦公桌邊吃飯從美食角度來說效果不佳。

新加坡火花企業管理諮詢公司(The Flame Centre)創始合伙人陳秀榮表示。

她說:沒有適當的午休,員工之後的工作效率基本上不會高於上午。這也是一個結交人脈的良機結交人脈不應只是指認識公司之外的人。和同事共進午餐對於打造一個關係緊密的團隊同樣重要。與同事一起吃午餐給你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可讓你與他們聯絡感情。

陳秀榮也說到:與同事共進午餐,還能對個人的職業生涯大有助益。這會是個非正式協作和討論想法的最佳時機,之後在實際的工作會議中再進行正式探討。

禮拜天不談公事

個人認為華人並沒有如此明顯的「家庭日文化」,甚至某些老闆或主管幾乎是365天全年無休,天天都在工作。

但在新加坡可不是這樣(真的嗎?應該只是指大老闆吧?),所以有些新到新加坡的員工,就常常會忘記周日是個不能打擾同事與老闆的日子,每次都會」不知好歹「地詢問對方可否在周日聚餐或是在周日問老闆關於工作的問題。

但是其實周日是陪伴家人的日子,大家都不約而同的不談工作,所以大家都要注意哦。工作的事情,還是留到下周一吧。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