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新加坡的單日新增人數再次刷新記錄,達到了驚人的728例!雖然新加坡此前一直都被認為是這次抗疫大考的「優等生」,但隨著3月中旬以來,特別是進入4月以來本地感染人數的持續急劇攀升,包括新加坡政府在內,越來越多的人對新加坡是否會發生二次爆發倍感擔憂。

(圖片來源:新加坡衛生部MOH官網4/16截圖)
根據MOH公布的數字,小編將4月以來截至4/16的疫情發展情況匯總如下:

(上述圖表由SYGROUP匯總整理,數據截至4/16)
可以看到,新加坡本地確診病例近期正在持續不斷地上升,特別是自4/10以來的一周時間,MOH公布的新增數字100%為本地新增,輸入性病例的新增確診數為零!當然,如小編之前的分析,由於新增病例的絕大部分來自於各客工宿舍等已管控、已隔離區域,所以總體情況還是可控的。下一步的重點,除了進一步加大檢測規模以外(據新加坡衛生部統計,目前每百萬人的檢測數量為12,800次),還是要將重點放在最令人擔心的「無症狀超級傳播者」以及「不明來源」的感染者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MOH從4/15開始改變了數據發布的方式,每天都會發布關於疫情最新發展情況的Situation Report,裡面不僅有各類詳盡的數據,而且還有各種分析報表,可以讓普通民眾更為直觀也更為詳細地了解相關信息。以下圖片來自MOH於4/16發布的Situation Report截圖:


以上兩張截圖描述的是過去14天以來新增病例的發展情況及其構成(輸入、社區以及客工宿舍)。自4/15以來,MOH對新增病例進行了重新分類,主要分為新加坡公民(含PR)以及工作準證持有者(即外來務工人員),而上述圖表中的社區病例中也包含未住宿在客工宿舍中的外來務工人員在內。
此外,MOH在Situation Report中也對過去14天以來在醫院以及各社區隔離設施中進行治療的患者進行了匯總整理,最後一行即為4/16的最新數據,受感染總數已經飆升到了4,427例。

不僅如此,MOH也詳細公布了目前正在進行SHN(居家隔離)人員的情況,包括已發行的SHN匯總數量和目前在家或賓館進行隔離的人員情況,這將有助於新加坡政府進行密切跟蹤和採取進一步措施:


這裡必須說明的一點是,SHN(Stay-Home-Notice)和QO(Quarantine Order)雖然都屬於行政命令,同樣具有法律效力,但兩者之間在適用對象上是有區別的,主要區別在於風險程度的高低。比如,從新加坡現有政策來看,所有從國外歸國的人員,即便未檢測出症狀,也一律適用SHN;而後者主要是針對暴露於病毒的風險較高的健康個體,比如與感染者有密切接觸的個體(如客工宿舍內感染風險較高的人群)。所以,針對QO人群,MOH進行了分別統計:


最後是本文的重點部分。
根據MOH的公布的全部歷史數據,小編首先對新加坡從發現第一例確診病例(1/23)開始到截至昨天(4/16)的疫情推移情況進行了匯總整理:

(上述圖表由SYGROUP匯總整理,數據截至4/16)
基於上述數據,小編同時製作了新加坡本次疫情發展的推移時間線以及新加坡政府在各個關鍵時間節點所採取的措施。限於篇幅關係,只能羅列其中的小部分措施,而事實上,從發現第一例病例以來,新加坡政府不僅迅速做出反應,第一時間對疫情的防控採取了針對性的措施,更關鍵的是,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變化,新加坡政府也在隨時調整對策,在某些關鍵的時間點密集地更新措施、發布通告或推出新的政策,可謂是張弛有度,應對得當。

(上述圖表由SYGROUP匯總整理,數據截至4/15)
(備註:因時間關係,上述時間線圖表數據截至4/15,小編也將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新。)從上面的時間線圖表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從發現第一例病例後就立即進入了戰鬥狀態,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就迅速制定出了QOA(Quorantine Order Allowance)措施,兩周後就將DORSCON(疾病爆發應對系統)水平提高到了橙色,要知道,新加坡政府發布DORSCON橙色預警之時,確診病例數才寥寥33例!可見,新加坡政府對疫情的爆發是提前做好了預案,並且對於最壞的情況也是有充分心理準備的,這一點,從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於2/10發布的全國電視講話中也可以得到印證。可惜的是,這段電視講話被眾多國外網友誤認為是「佛系」,事實上是不了解新加坡政府外柔內剛,外松內緊的做法而已。
此外,3/27,新加坡政府宣布財政補貼計劃,不惜動用國家儲備資金,計劃撥出約占新加坡GDP的11%、總金額達到約550億新幣的資金用以應對本次疫情。這個舉措不僅舉世罕見,也讓大家看到了政府對於抗擊本次疫情的決心。所以,這次的財政補貼也被稱作「堅韌團結配套」(Resilience Budget)。
從種種情況來看,新加坡絕對不是在打一場無準備之仗,恰恰相反,新加坡歷來就有非常濃重的憂患意識,早已習慣於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了解新加坡歷史的人都知道,因為地理環境和各種政治因素的影響,新加坡政府從1965年建國之初就在隨時準備應對各種不測風雲,在不可想像的艱難情況下為了生存做出了無比卓絕的努力。雖然當年的李光耀總理幾乎是哭著走出馬來西亞議會大廈的,但正是這種堅韌和團結的精神,正是這種與生俱來的憂患意識,才讓新加坡取得了如今的地位和成就。
八十年前的那場「新加坡之戰」讓新加坡被日本占據,讓新加坡和新加坡人民承受了巨大的傷痛,至今記憶猶新;今天,又一場「新加坡之戰」已經打響,雖然這次面對的是看不見的「敵人」,但卻是同樣為了生存而戰。那一場戰爭失敗了,這場戰爭卻必將勝利。
雖然目前新加坡正面臨「二次爆發」的危機,而且可能會曠日持久,正如新加坡衛生部官員所說:「新冠疫情不是衝刺,而是一場馬拉松,我們都不知道會持續多久」,但我們相信,在新加坡政府和全體新加坡人的「堅韌團結」之下,最終一定會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作為優等生的新加坡,其所作所為正被全世界所關注,一旦抗疫取得成功,那麼新加坡模式就將被全世界各國所借鑑和引用。
事實上,不僅是小編此前介紹的《柳葉刀》醫學雜誌的論文,還是前不久《科學》周刊的刊文,都根據新加坡的防控措施對疫情的發展進行了分析和預測,認為新加坡的防控措施將取得成效。《科學》周刊通過分析發現,新加坡目前的病毒傳播率(R0)約在1.0-1.5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