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已成為部分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緩解流動性壓力的主要手段。

這是12月18日,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相繼下架之前的情況。
而關於此業務的未來,幾家網際網路金融平台在下架存款產品的同時,是這樣回復的:
度小滿:未來會根據監管政策的要求,不斷完善相關業務。
中國平安旗下陸金所:為響應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相關監管精神,陸金所平台已停止上架新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已購買產品不受影響,將持續密切關注監管動態,並嚴格落實監管相關規範和要求。
滴滴金融:目前滴滴理財已停止新增銀行存款產品,新客已不能購買銀行存款類產品。我們密切關注,堅決落實監管相關規範和要求,將嚴格按照監管部門的政策指引,有步驟、有秩序地調整存量用戶,嚴格落實監管政策。

目前從幾家平台的回應來看,基本類似,均提及關注並落實監管相關規範或政策。
早在今年7月17日,為規範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經營行為,促進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平穩健康發展,銀保監會就發布了《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

11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公開發布了一篇文章:《線上平台存款:數字金融和金融監管的一個產品案例》。
這篇文章指出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存在的種種問題和風險,釋放了監管信號。
12月15日,在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孫天琦發表主題為《第三方網際網路平台存款:數字金融和金融監管的一個產品案例(續)》的演講。
演講中,孫天琦稱,平台已成為銀行網點服務的線上延伸,這類平台沒有相關業務的金融牌照,游離於金融監管之外,實質是 「無照駕駛」開展金融業務,屬非法金融活動,也應納入金融監管範圍。

「非法金融活動」一下就給很多網際網路金融平台售賣存款產品這一行為定了性。
這才有了12月18日之後,以螞蟻集團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平台紛紛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的風潮。
演講中,孫天琦還總結了監管關注的主要問題:
網際網路平台模式為客戶提供了存款購買接口,實質是存款營銷行為;
地方法人銀行突破了地域限制,存款業務已拓展至全國;
有意突出存款保險保障的宣傳,歪曲了利率溢價機制;
網際網路平台存款的特有屬性,對中小銀行流動性管理帶來挑戰。
雖說網際網路金融平台沒有和P2P網貸機構一般野蠻生長,但風險和問題始終存在。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平台必將迎來更嚴格、也更規範的監管。
而這,其實是件好事兒。
因為監管並不是為了打壓,而是為了行業規範發展,人民的錢能夠更加安全。
03. 新加坡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
曾幾何時,中國的網際網路金融平台都選擇「出海」到新加坡發展。
新加坡是亞洲最成熟的金融市場之一,在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裡,新加坡也幾乎總能位列前五。
而銀行業是新加坡金融業的主要驅動力,長久的發展也使得新加坡的銀行體系業務已經相當完善。
新加坡作為成熟的金融市場,最知名的就是其開放的態度。早在2000年,新加坡金管局(MAS)就發布了網際網路銀行框架,允許本土銀行進行網際網路銀行布局的嘗試。

當中國在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上波動前進時,新加坡在網際網路金融方面的建樹也不容小覷。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時間內,在中國炙手可熱的P2P,在新加坡的發展軌跡卻截然不同。
首先,新加坡針對個人放債人(consumer money lenders)有著嚴格的監管。
新加坡放債者法案(Moneylenders Act)要求境內所有經營該業務公司必須申請放債者(Moneylenders)牌照後才能開展針對個人的P2P借貸業務。
該牌照的成本大概在100萬-150萬新幣,而持牌放債人也會承擔相應義務並受各種限制。

相比之下,新加坡在P2P企業信貸上活躍不少。
新加坡是全球貿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約有超過60萬家中小企業。
2011年,新加坡調整了對中小企業的定義,中小企業為年營業額不超過1億新元(約7225萬美元),雇員人數不超過200人的企業。
作為新加坡經濟的骨幹,中小企業占其全國企業數量的99%, GDP 貢獻占新加坡 GDP 的近一半。
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就是新加坡銀行市場的主要客戶。但是新加坡的中小企業在獲得增長業務所需要的貸款時,通常面臨一定的困難。
根據官方統計,新加坡高達八成的中小企業拿不到足夠貸款。

銀行通常會因為信用問題,避開對未經審計或者不能提供抵押物的中小型企業放貸。對於中小企業的短期貸款業務(一般不超過一年),銀行出於風險和成本的考量,一般也不會進行涉及。
另外,中小企業在銀行獲得的貸款額度也比較低。
新加坡銀行嚴苛的貸款政策,以及缺乏活力的民間借貸市場,就導致了新加坡的中小企業不得不面臨嚴峻的融資難題,造成了巨大的中小企業借款需求缺口。
與此對應的,新加坡在P2P企業信貸上的活躍度更高。

但新加坡對企業P2P借貸監管也是比較嚴格的。
新加坡在2016年6月修訂證券期貨法案(Securities andFutures Act)時,增加了對P2P企業貸款業務的覆蓋,要求境內所有經營該業務的公司必須申請資本市場服務(Capital Market Service,簡稱CMS)牌照後才能開展業務。
其中規定:
公司要求:新加坡當地註冊的公司,不接受個體及合夥企業申請;
實繳註冊資本:公司實繳資本不低於50萬新幣;
經營年限:過去5年擁有良好的經營、管理及財務記錄;
公司治理:公司CEO及董事必須是新加坡居民,公司任命CEO及董事前必須獲得新加坡貨幣當局批准;董事會至少有2名成員;所申請的金融業務至少有2名全職雇員;以上人員需持有執業資格證書。

2019年8月,新加坡MAS宣布開放數字銀行牌照申請。
數字銀行能提供的服務和傳統銀行類似,包含吸儲、放貸等,只是所有業務均在線上完成,沒有線下的實體營業網點,並通過新科技來賦能,有直銷銀行、網際網路銀行、和虛擬銀行等具體業務表現形式。
主要面向零售客戶,即中小企業和個人。

今年12月初,MAS宣布:
螞蟻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和以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為首的財團成功申請批發數字銀行牌照;Grab和新加坡電信組成的財團,單獨提交申請的Shopee母公司Sea Group的全資子公司成功申請全面數字銀行牌照。

未來,新加坡將會發放更多的數字銀行牌照。這也意味著,新加坡的網際網路金融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據《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金融科技企業今年上半年共吸引投資額4億6200萬元,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9%。
若細分業務領域來看,中小企業金融領域所吸引投資額漲幅最為顯著且占比最大,飆漲210%至2億2300萬新幣,科技領域則上揚180%至6500萬元新幣。兩者相加共2億8800萬新幣,占今年上半年總投資額超過六成。

到目前為止,新加坡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主要將精力集中在兩個方面:
對技術性FinTech公司提供法律服務和資金補助,促進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
抱持開放的態度,加強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
而這,顯然也給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發展一些啟示:穩紮穩打,注重發展,加強監管。
據貝恩、谷歌和淡馬錫聯合推出的《東南亞數字金融服務報告》數據顯示,東南亞的網際網路經濟仍然在快速增長,在2025年將達到3000億美元,與此同時,仍有超過75%的消費者缺乏充分的銀行服務。
未來,隨著監管的進一步明朗化與金融科技的持續升級,新加坡網際網路金融創業的熱土,仍將魅力倍增。
資料來源:
1. 時代財智:P2P「新」觀察
2. 銀保監會: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的演講:金融科技發展、挑戰與監管
3. 聯合早報:受疫情和貿易戰雙衝擊 P2P借貸平台今年違約率或攀高
4. Value Champion:Best P2P Crowdfunding Platforms for Investors 2021
5. 百度百科:P2P(網際網路金融點對點借貸平台)
6. 澤平宏觀:反思P2P:從遍地開花到完全歸零
7. 聯合早報:新加坡金融科技企業 上半年吸引投資額4.62億元
8. 中國新聞網:經營非法!螞蟻、百度、京東、騰訊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9. Dollars and Sense:What Is P2P Lending And How Can You Invest In Singapore
10. APUS:東南亞各國 P2P 借貸行業監管政策——《東南亞 P2P 在線借貸行業分析報告》
11. 新浪財經:綠地拿到的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含金量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