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購買包裝加糖飲料之前,可能也得看一看「紅綠燈」,再決定是要伸手還是住手!

衛生部上周四(10月10日)宣布,未來將強制性要求所有較不健康包裝糖飲印有營養標示,最健康的A為綠色,最不健康的E為紅色。細節將在明年公布,預計需要一至四年執行新條例。
一談到「包裝加糖飲料」,很多人馬上就會聯想到汽水。的確,汽水的含糖量一般為每100毫升中有10克糖,相等於兩茶匙糖。喝下一罐320毫升的汽水,就等於吃了6.4茶匙的糖。

但你知道嗎?市面上一些酸乳酪飲品、果汁、本地人愛喝的玫瑰露等包裝飲料所隱藏的糖分,也高得驚人!
zaobao.sg在本地超市一搜,就找到與汽水含糖量幾乎相等的其他飲品。這些隱糖飲料,大家可別小看了!

這罐橙汁的含糖量高達每100毫升8.8克。

這個外頭標示「無添加糖分」的綠色蔬果汁,單是水果本身的果糖就高達每100毫升8.3克。右圖是250毫升的杯子,如果喝上一杯,就等於喝了約四茶匙的糖分。
衛生部兩項新措施
全球30多個推出類似「紅綠燈」健康標籤的國家已見成效,例如智利落實這項措施八個月後,當地標有「高糖分」標籤的飲料減少了一半;紐西蘭在推出自願性質的健康標籤兩年後,83%貼有標籤的飲料調整了配方。

衛生部宣布的新措施不僅針對汽水,也涵蓋本地常見的亞洲飲料如菊花茶、薏米、麥芽飲料、果汁、酸乳酪和速溶飲料。
此外,當局也規定,屬於最低健康級別的高糖飲料不准在所有大眾傳媒平台打廣告,包括電視、社交媒體和戲院等。這項禁令也是世界首創。
多數公眾贊成政府幫忙抗糖
衛生部去年12月針對包裝加糖飲料的四大減糖措施展開公眾諮詢,並收集到4000多份意見,其中89%贊成政府幫國人減少糖分攝取。
四大措施中,最多人支持的是強制性包裝標籤,有84%的人贊成。另外,71%贊成廣告禁令,65%支持徵收糖稅,48%支持禁售高糖飲料。

律政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唐振輝在一個醫療大會上致辭時說,減糖措施的最終目的是要以可持續方式改變消費習慣。「這不只是改變消費者的需求,也是從供應的角度讓廠商調整配方。」
該如何辨別飲料含糖量?
說了這麼多,不過兩項新措施現階段都沒有具體細節,zaobao.sg先教你一個小秘訣,看出飲料的含糖量,控制糖分攝取量。

細心的朋友或許已經注意到,文中顯示的多個營養成分表上,糖分含量都歸納在碳水化合物類別底下。如果在飲料的營養標示上找不到糖分,那可以參考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不過,要注意的是,碳水化合物除了可簡單分為單糖、雙糖、低聚糖和多糖,食物中的纖維素也是其中一種碳水化合物,因此營養成分表上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並不一定直接相等於糖分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