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中國,日本等等許多國家,都有新聞表明許多康復病患再次檢測出病毒。這些新聞引起了各國專家的重視。
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有可能那些患者並不是重新感染,而是在出院之前的檢測是假陰性,實際上還沒完全康復。而這種假陰性的結果,在各國檢測上是常常出現的。

(圖源:Unsplash)
為了避免這一類的事情發生,在新加坡從病毒中康復的民眾,必須在24小時內再通過兩次病毒測試才能出院。這是因為新加坡及其他國家都廣泛使用的「聚合酶鏈反應測試」並不能夠非常有效地檢測出「非活性病毒片段」和「活性病毒片段」。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專家表示,目前越來越多的證據可以證明那些超過2周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不具備傳染性了。這是一個非常振奮人心的研究方向。在結果出來之前,那些病患還是必須進行兩次測試,這樣至少可以證明一個人並沒有很大的傳染功能。

(圖源:Pixabay)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專家也指出,如果要更加準確的查出一個人是否有大量的「活性病毒」,那必須經過「病毒隔離」測試,但是這種測試非常耗時又耗力,所以根本不能在日常檢測工作中完成,那將更大地影響每日檢測的數量。
有名的數學家基特耶茨也發表了文章,用數學的方式來說明這種假陰性檢測帶來的可怕後果,會導致許多國家的抗疫系統面臨很多的問題。

(圖源:The Conversation)
另外,哈佛醫學院的專家解釋,在美國也採用了兩次測試的方法,因為第一次的病毒檢測很有可能出現假陰性的結果,但是測試兩次的話就可以降低這個可能性。
全世界的專家都在盡心竭力地為這次的疫情付出很多努力。
每一滴的汗水都在澆灌著世界的希望。
讓我們也貢獻一點力, 安分守己地做好我們自己應做的本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