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談新加坡與香港

2019年09月04日   •   1萬次閱讀

李光耀2015年就「走了」,但很多人今天才開始認識他。因為在此之前,李光耀給大多數中國人基本上是「負面」的形象。李光耀生前曾經多次訪問過香港 。在他的著作里如《李光耀回憶錄》和《新加坡賴以向前發展的硬道理》等書里,也多次談到香港,其中有關涉及香港的部分,現在摘錄如下。

香港特首與新加坡總理的權力不一樣

香港與新加坡雖然很多地方十分相似,如都是沿海的島嶼,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大英國協成員,都是亞洲的「四小龍」之一,都是世界上的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等等。兩地的面積人口也差別不大,香港約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700多萬人;新加坡714平方公里,500多萬人,而且都是以華人為主、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主。但是,新加坡享受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待遇,香港只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

李光耀曾經說過,香港特首沒有人民「賦予」的權力,在遇到「特殊時期」,香港特首的處理「能力」有限。不像新加坡政府,有很高的權威,可以「令行禁止」。

新加坡大學教授鄭永年曾經說過,新加坡實行的是「優質民主」。「優質民主」是「高度民主」「高度民主」才會有「高度集中」,才會形成「領導權威」。考慮到新加坡是「多元民族」,在選舉制度上,新加坡在世界上首創了「單選區和集選區」兩種方式,而且公民受教育的程度和素質都比較高。選舉時必須人人投票,禁止任何人干涉選舉等等。所以新加坡的國家領導,在人民中有很高的威信,又有人說這是「新集權主義」。

新加坡除了在合併到馬來西亞期間,由於華人和馬來人因為「民族矛盾」產生過「騷亂」外;文革期間,中國桌球隊訪問新加坡,一些受毛思想影響的青年,在比賽期間「喝倒彩、呼喊文革口號」,也引起了「騷亂」,當時就得到了及時的處理。後來航空公司又發生過「罷工」事件,也通過對話得到「妥善」解決。多年來新加坡一直沒有「群體性的上訪事件」,成為世界上「政局最穩定」國家之一。

香港人對中國政治完全「外行」

李光耀說,香港人喜歡和新加坡作比較,表面上,這兩個英國前殖民地有頗多相似之處,其實本質上南轅北轍,大不相同。如香港既沒有國防問題,外交上亦不必自己打拚,這意味僅軍事及外交開支,香港便省了一大筆,這不僅令香港財政很易便有盈餘,而且有安定前景,便能夠全心全意致力於經濟建設。可惜政務官出身的特區領導人,缺乏胸襟與前瞻性,對中國政治完全外行!(其中文程度令人懷疑能否讀通北京的文件及領悟其背後的含意),事無大小,揣摸京意後才制定策略,結果處處碰壁,且因此拉闊港人與北京間的鴻溝。

新加坡將會取代香港?

香港與新加坡相比,多年來香港比新加坡發達先進,可以說香港是新加坡的「老師」。在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的多項指標也長期落後於香港,近年來不少指標已經超過香港。

李光耀說,新加坡終有一日會取代香港在世界經濟領域的地位!新加坡人早視香港為競爭對手,在談及該國稅率時,李光耀顯然把香港視為假想敵,他認為若把入息稅稅率定得太高,有辦法的新加坡人及在該國工作的外國人,便可能考慮「移師」香港(《硬道理》頁168-169)。

李光耀對香港小商人以顧客為尊因而設法滿足顧客需要的做法,頗為欣賞,但他對香港大生意人的經營哲學與視野,大不以為然。事實上,李光耀對香港地產商也有他的看法,他指出香港人口倍於新加坡且有很多南來的優秀人才,這些俱為新加坡望塵莫及。但這些人的後輩,「獨沽一味」地產發展,而現在他們已回內陸發展(頁143)。李光耀指出,香港商界除了物業發展商和市場炒家,什麼都沒有。

李光耀談李嘉誠

他以不屑的語氣問,李嘉誠可有製造一件營銷世界的商品?沒有。他投資地產,收購港口、超級市場、電訊公司(和李氏沒有提及的資源及電力公司),十分成功,然而他不過順市而行,即什麼行業當紅便進入該市場,言外之意是缺乏創業家的眼光和魄力。

當然,香港人對 以李嘉誠有爭議,也有人認為,他是唯一一位放眼世界而且身體力行在國際商界大展拳腳的香港企業家,創新當然難能可貴,但在海外開拓經營海港、電訊以至洪水公司,又豈是易事!哪家香港公司最成功?

李嘉誠是榜上有名的。另外,一些人對香港的房價過高,香港的數碼港決策沒有落實等等問題,認為是企業家綁架了特權政府,也有不同看法,李嘉誠等香港企業家在新加坡也有大量的投資,新加坡市中心的一些大樓,就是香港人投資興建的,並沒有拉動新加坡的房價,也沒有影響新加坡政府的決策。

新加坡中堅分子只是一批中國農人的後代

李光耀指出香港經濟因為吸引了無數「中國製造」的企業家(指解放前後挾資金技術及企管經驗南來的內地企業家)而起飛,新加坡完全缺乏這種人力資源,他慨嘆新加坡獨立初期的社會中堅分子只是一批農人的後代,他們之中有的成為貿易商,有的成為專業人士,當然有的成為創業家……但在他治下,新加坡的經濟成就終於與先天優厚的香港並駕齊驅。事實上,不是長他人志氣,在筆者看來,香港經濟可以拿出來「炫耀」的,除了物業發展(尤其是會自動膨脹的樓面面積),似乎沒有什麼其他成就足以驕人了。新加坡人經營的酒店,現在到處都見,其製造的若干消費用品,亦在國際市場上占一席位;可是,香港有什麼本地製造的東西打進國際市場?答案不是沒有而是不多。

有人曾指出,特區政府容許地產商任意肆意把樓宇面積「發水」,令他們大發其財(亦令不少官員退休後謀得好差事),卻因此禍根深植,除了少數例外如長江實業,有哪個地產發展商的後代樂於在非地產行業發展?換句話說,有哪些行業的利錢比可以「發水」的地產業優厚?答案是沒有。香港的「富二代富三代」大都在國際頂尖學府求學,學有專精,本應在多個領域有所建樹,可是結果大部分精英分子都在最易賺錢的物業發展上打主意,這意味香港商界的精英分子,除了地產,什麼都不敢嘗試,結果什麼都不會做。而當物業不景周期來臨時,香港經濟便會受樓市崩潰的拖累而一蹶不振。比起新加坡已有蓬勃的尖端行業及媲美香港的基本設施,其經濟前景遠勝香港,是不必諱言的。

據摩根斯坦利的研究,2012年前三季新加坡工業產量增百分之四十五、生化藥物增百分之八十五、電子產品增百分之五十;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在外匯交易上有長足進展,2010年的交易額比2004年倍增,國際清算銀行估計新加坡每天外匯交易額平均兩千六百六十億美元,為世界第四大,在亞洲為僅次於東京的第二大。經過多年經營,新加坡已是亞洲商品(包括橡膠)現貨及期貨交易以至石油提煉中心;前幾年新加坡賭場開業後,旅客人數大增, 已首次突破百萬人次……

當然,如果中國經濟一帆風順,繼續繁榮,則香港尚能期待在大陸的救援下「起死回生」,而此一「優點」是新加坡望塵莫及的。李光耀多次訪港,與香港政商人物應有不少交往,可是本書並無提及,大概是沒什麼東西可供新加坡青年一代借鏡吧。

中國市場仍是生命線!

李光耀唯一花了約三分之一頁篇幅談及的香港人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被問及中國崛起會否令新加坡處境艱難時,李光耀的回答可圈可點。他說,假使美國從東南亞撤走,中國自然成為區內獨大的強權,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新加坡做出一些令中國不快的事,中國亦不會(其實是不必)入侵新加坡,她只須收緊市場,不讓新加坡貨進口,新加坡便不知如何是好;雖然新加坡早已開拓印度等市場,但中國市場仍是生命線!

李光耀又說,香港現在已明白本身的處境,因為中國大陸經濟上一收一放,香港經濟便冷熱交侵、翻騰不已。香港經濟呆滯時,中央政府可放寬國人去香港買樓買股票的限制,結果香港樓價股價立竿見影上升,香港人當知誰是他們的「再生父母」。

在這種大環境下,李光耀質問,你以為反中、主張民主的組織還是那些親中央的團體得勢?答案明顯不過。正因為如此,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決定退出政府。她不支持北京的干預,以為仍行英國的一套、落實民主和有美國的支持,香港便能「五十年不變」。李光耀認為這種想法簡直是垃圾(Rubbish)。當米字旗降下五星紅旗升起之時,香港便無法擺脫北京的影響(頁315)。

李光耀簡介:

李光耀生於1923年9月,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黨溪鄉。上世紀40年代,曾先後就讀於英國倫敦經濟學院丶劍橋大學。1950年返回新加坡。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人民行動黨在自治邦政府的首次選舉中成為立法議院第一大黨,由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總理。1963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合併,1965年分開。1990年11月,李光耀卸任總理一職;1997年任內閣資政。2011年李光耀聲明,宣布不在新一屆新加坡內閣中擔任職位 。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