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傑克同學有兩個小時的划船課,這是為了準備比賽而做的練習。
和其他日子一樣,周日也排滿了活動,直到晚上9點就寢。
傑克的許多同學都要做功課到11點才能就寢,所以傑克覺得自己已經算是幸運的。
在人口有580萬的新加坡,傑克和其他同齡的小學孩子一樣,目標只有一個:準備小六離校會考。

「我不能說他很滿意他的生活,但是他也沒有怨言,因為每個人都是這樣,有些人的生活比他更緊張。」傑克的媽媽謝麗爾說。
和其他有小孩的家庭一樣,傑克的媽媽生活也圍繞著孩子的學習打轉:「每次和其他人說完話後,我就覺得又要買更多的測驗卷給我兒子做了。」
PISA測試
新加坡教育素質全球屈指可數,新加坡的學校高度競爭,學生們要面臨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學習講究的是嚴格的紀律。
有75個國家學生參加,由經合組織籌劃的PISA測試(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里,新加坡學生的表現名列第一,排名靠前的都是亞洲國家或地區,包括中國香港,韓國、日本和中國台灣。
英國排在第20名,美國排名第28。

優才政府
新加坡教育質量世界第一的背後有許多重要因素,新加坡政府官僚體系內都是世界一流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政府有明確的施政目標,那就是將新加坡這個前英國殖民地發展為一個富裕經濟、優質教育的國家。
優秀師資
同樣的,新加坡教育的成功也在於高素質的教育人才。
吸引優秀青年當教師的則是誘人的薪資,新加坡教師的平均起薪介於1100美元和2500美元之間;如果學生成績表現優秀,學校還會給老師發獎金,因此新加坡許多青年教師每天工作超過9個小時。

新加坡重視教育的觀念也在政府預算上體現,教育預算大約佔政府總預算的20%,大量投資在師資培訓和教育方面。
為了統一教學方法和提高師資質量,所有的教師都經過國立教育學院的相同培訓課程,每一名教師每年都要參與至少100個小時的培訓、研討會或師資交流。
「怕輸精神」
新加坡人的「怕輸精神」也和高競爭的教育有點關係。
沒有人願意落後於人。小孩子讀書成了一場耐力競賽,一位退休教師就表示,每個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落後別人,成績比別人差。
從正面的角度來看,孩子在小學的表現越好,進入名校中學的機會就越高,進了名校中學之後也不能放鬆,仍然必須要爭取成績,因為還要擠進國立大學的窄門。
「這場比賽從孩子兩歲的時候就開始了。」

補習教育
所以像傑克這樣的孩子,光是學校上課還不夠,大多數的孩子放學後都還上補習班或私人家教。
傑克也去補習,傑克的媽媽謝麗爾說:「我知道有別人家的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補習了,我們算是還好的。」

迪莫克表示,補習對新加坡學生和家長有很高的吸引力,家長認為補習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考試成績,而且別人家孩子都在補習,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輸。
新加坡的補教業規模龐大,媒體發表的報告說,私人補教行業年產值高達10億新加坡元(7.2億美元)。
焦慮和壓力
一味的追求成績和不能落後於別人的心理,也造成越來越多的新加坡年輕人受到焦慮和壓力所苦。
傑克的媽媽表示,她並不太擔心密集的功課表和競爭壓力會影響傑克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周末他比較放鬆,有時間上教堂,聽音樂。」
教育改革
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也開始關注兒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問題,以及更廣泛的教育改革的方向。
新加坡政府推出「少教多學」的政策,試圖減輕孩子的考試壓力,讓考試題目更具開放性,而不是單純的說教和死背。

迪莫克說:
「
少教多學政策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習,培養團隊合作,發揮自我思考,在某種程度上是在打破教師壟斷課堂的現象。
」
但改革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新加坡學生還是補習,小六離校會考還是決定孩子能上哪一所中學的壓力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