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護士離世引熱議,網傳因疫情焦慮、精神崩潰尋短見
近日,新加坡中央醫院一名護士近日過世,引起網友對她死因的輿論,甚至有自稱護士的好友跳出聲稱,護士因為疫情壓力太大,最終自尋短見...
院方籲請尊重護士的家屬和醫院職員,避免進行揣測。

(圖:來源自網絡)
根據中央醫院管理層與職員在obits.sg刊登的訃告,來自泌尿科55號病房的這名護士是在本月3日過世。
一名自稱是死亡護士同事的網友透露,護士是因為精神壓力太大而自尋短見。
該網友說,護士生前為人善良,上班時也面帶微笑,因此沒有人察覺到她情緒低落。
也有網友透露,聽說護士一直想要回馬來西亞,但病房的情況並不允許。不過,這名網友不清楚護士是否曾問過管理層。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中央醫院稱,院方知道有關一名同事過世的簡訊和帖文在社交媒體流傳。護士深受同事們愛戴,院方對她的逝世感到非常難過。
院方已經向護士的家屬表達慰問並提供援助,並正在為哀悼護士的同事提供支援。
「我們請公眾尊重護士的家屬和我們的職員,避免針對此事件進行揣測」。

(圖:來源自網絡)
不過,壓力在抗疫一線存在存在...
新加坡一項調查顯示,半數前線社工出現焦慮症。情況比醫護人員嚴重。
一名社工稱,她擔任社工16年,去年是她入行以來最艱難的一年。冠病阻斷措施期間案例增加至少10%,更多人面對糧食不足、經濟困難,家暴等問題。不少社工熬夜加班,在非常時期為有需要的人士伸出援手。
一位社工負責人稱,每一個月平均要處理100通諮詢,就是電話或郵件上的諮詢,還有每個月會增加至少100個新案例,非常辛苦。特別是年輕的社工更加不容易,因為他們缺乏經驗,他們很需要資深的社工甚至管理層去給他們很及時的幫助。

(圖:來源自網絡)
新躍社科大學去年6月對308名在社會工作領域服務至少半年的社工展開調查,結果發現,社工面對的焦慮程度比醫護人員來得高。
調查顯示,將近57%的社工在疫情期間出現輕到重度的焦慮症。其中,在家庭服務中心任職的社工比在其他社會服務機構工作的社工,抑鬱情況更嚴重。
原因之一是人們經常對疫情期間付出的醫護人員給予肯定,卻鮮少有人表揚在同個時期默默付出的社工。此外,醫護人員經歷過H1N1禽流感和SARS危機,懂得如何應對疫情,但社工卻是第一次真正參與抗疫工作。
社工往往無法獲取即時訊息,而在前線工作的醫護人員總是能夠獲得第一手消息。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未知和疑惑會使人感到壓力和抑鬱。
調查也顯示,21到29歲、工作未滿三年的社工面對的焦慮程度,比30歲以上、工作經驗較豐富的社工來得高。
居家辦公模式導致年輕社工在遇到困難時,無法及時向同事或上司求助。
另外,調查也發現,機構如果能為社工提供支持和關懷,有助緩解社工的心理壓力和提高士氣,讓他們更有力量應付工作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