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清朝時被稱為「星洲」,明朝時則稱其為「淡馬錫」。上世紀90年代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是自東南亞地區唯一的已開發國家。元朝時就有中國人此定居。在新加坡,華人占新加坡總人口的75%,是華人改變了新加坡的歷史,也是華人建立的唯一一個海外國家。
改變這片土地命運的人,就是被稱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他是李家「下南洋」 的第四代,他們通過四代人的奮鬥,成為新加坡第一政治豪門。他們的奮鬥歷程,也隱含著客家人在世界遷徙中的發家歷程。
一、客家人為生存遷徙
古時候,北方地區連年戰亂,饑荒不斷,中原地區的漢人,為了尋求安穩的生活,漸漸南遷。千百年來,中原人南遷為南方帶來先進的文明,他們遷徙入籍時被編為「客籍」,因此「客家人」的稱呼得以傳開。

客家人是中原文化傳播者,「客家文化」和「客家語」被稱為中國古文化和古語言的活化石,這裡面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帶有名副其實的「古音」。受鄭和下西洋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影響,客家人骨子裡帶著遷徙「討生活」的闖勁,漸漸地興起了一股「下南洋淘金」的熱潮。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就在這一行列。李沐文,1862年生於廣東梅州大埔鎮,16歲時輟學,跟隨鄉親下南洋到達新加坡,開始了創業之路。

李沐文到達新加坡,買來竹板和鑼鼓,開始在新加坡靠說書、講故事謀生。他將《三國演義》《楊家將》《西遊記》等中國故事在新加坡街頭演繹,贏得華人的認可,不久,李木紋就賺到第一桶金。有了資本後,他開始徘徊在緬甸、泰國兩國販賣大米,銷往中國東南沿海,將大陸中藥販賣到東南亞各國,2年時間其身家就從一窮二白到腰纏萬貫,進而娶妻生子。
18歲時娶了南洋華人二代,客家人蕭喚娘為妻,第二年便生下李雲龍(李光耀的爺爺)。他想帶著老婆孩子衣錦還鄉,但是妻子不願意離開父母跟他回國。出發前,妻子領著孩子躲在娘家。迫不得已的李沐文只能一人回國。最後母親也未料到,她把李家後代留在新加坡,的行為竟改變了新加坡的歷史。

二、李家二代三代的拼搏
李雲龍七歲時,被送到英文學校就讀,16歲中學畢業後,到新加坡船務公司跟著老闆做航海生意。他務實聰明肯吃苦,在貿易中得心應手,老闆便讓其打理新加坡業務。經過幾十年的打拚,積累了可觀的財富。這期間他也娶了印尼華僑的女兒邱水娘為妻,生下兒子李進坤等三男一女,從此在新加坡站穩了腳跟。

李進坤就是李光耀的父親, 19歲時和15歲的華人姑娘蔡認娘結婚,次年生下改變新加坡命運的人——李光耀。李光耀這個名字,是祖父李雲龍給起的,是希望其能夠光宗耀祖。還給李光耀取了個英文名字「哈里」,送他去英文學校就讀。
從此哈里叩開了西方的大門,成就了家族,也使李家走向了新加坡政壇的「第一政治豪門」。
三、李家第四代,趕走侵略者,成為政治豪門。
人生需要儲備,家族也需要積累。李家前三代從一無所有到創業守成,使得李家在新加坡站穩腳跟,作為第四代的李光耀有了上升的資本。他的這一躍不僅改變了家族的未來,也改變了新加坡的歷史。

李光耀生於1923年,自幼就被送往英文學校,中學畢業後獲得英國女王獎學金,有機會到英國劍橋大學,攻讀法律專業並獲得律師資格。在劍橋大學裡,李光耀獲得了世界前沿的法律知識,擁有了西方人的人權意識,認清了西方殖民者的本質,為其日後的人生目標奠定了基礎。
學習期間,李光耀就聯繫同學,包括他的夫人何玉芝在內,他們就志在一起回新加坡,組建律師團隊,共同維護新加坡勞工權益。回到新加坡的最初幾年裡,他們經常聯繫工會,奔波在英國各殖民公司,他們代表勞工同殖民者交涉。

1952年,新加坡郵電業工會大罷工,李光耀擔任此工會的法律顧問,在和英國殖民者談判中取得重大勝利,從此李光耀的名字在新加坡廣為人知。很多工會和組織邀請他擔任法律顧問。這為李光耀贏得了廣大的群眾基礎,為日後創建新加坡人民勞動黨,走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礎。
四、強硬的獨裁統治,成就個人和國家的輝煌
2年後,李光耀領導的人民勞動黨成立,帶領新加坡自治,自治後李光耀贏得競選,出任新加坡第一任總理。他的目標就是要將新加坡建設成為第三世界國家的一個綠洲。
35歲時,他為了同第三世界的領袖——中國,溝通和交流,開始努力地學習漢語。為了新加坡的國家安全,他決定併入馬來西亞聯邦,於是他用標準的馬來語同馬來人民和政府溝通,爭取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他的馬來語讓馬來西亞第一任首相相形見絀,在李光耀的一些列演講中,馬來西亞領導層覺得李光耀太強勢,太聰明,擔心李光耀日後有能力成為馬來西亞領導者的「竊國」風險,於是他們摒棄了新加坡。因此剛加入馬來西亞聯邦不久的李光耀與剛成立不久的新加坡被馬來西亞驅逐。

為了推動新加坡的經濟和國家的發展,李光耀希望在新加坡建立一個跨越種族,沒有種族歧視和偏見的法治國家。李光耀積極地投入西方懷抱,他向英國借款,懇求英國推遲撤軍;另一邊為了加強統治,他上台後竭力鎮壓共產黨,大力控制新加坡媒體,防止「馬列主義」在新加坡滲透,同時他更加強控制新加坡的文化教育。
為了發展新加坡經濟,快速融入西方,他將英語作為新加坡官方語言。為了加強華人對新加坡國家的認同。他強制新加坡政府由「英漢」雙語教學,改為「英文至上」的英語教學。這讓華人的母語能力迅速下降,使華人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切斷了華人對祖國的惦念。
1955年,華人陳六使在海外創建的第一所漢語大學——南洋大學在新加坡成立,著名作家林語堂,就曾是這所大學的校長。1980年,在李光耀的強壓下,在最後一批畢業生畢業後,不得不關門大吉。
而該校創辦人陳六使先生,也因為反對李光耀的獨裁教育,遭到李光耀的驅逐,被剝奪了新加坡公民身份。但李光耀的強硬和獨裁,換來了新加坡經濟的繁榮。他為新加坡建立了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府,使得新加坡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這是李光耀賦予新加坡的價值,也正像其最終所講的那樣,「最後,我得到了什麼?一個成功的新加坡。我放棄了什麼?我的生活。
是的,他為了新加坡,做出來他所有能做到的一切,因此被尊為「新加坡國父」。新加坡也在李光耀的帶領下繁榮了50年,他身後的「李家王朝」在新加坡也是如日中天。
五、李家第五代,個個實力派
1990年李光耀退居二線成為內閣資政,指定吳作棟出任過渡時期總理。2004年時機成熟,推選長子李顯龍為新加坡總理,兼任財政部部長,新加坡政權重回李家手中。
李顯龍同樣畢業於劍橋大學,精明的李顯龍繼承了父親親西方的「諂強政策」,在國際政治中,為尋求國家利益往往偏向於強者,曾一度在中國的南海問題上「騎牆」。作為新加坡政壇的第一領導人,其夫人也不容小覷。其妻子何晶,新加坡富商何榮鴻的女兒,曾是新加坡淡馬錫公司的總裁。

淡馬錫公司作為新加坡全資國有企業,掌管著新加坡國防、電信、航空、地鐵,港口等主要經濟命脈。而其妻1985年嫁給李顯龍之前,曾是新加坡國防部女將軍,任新加坡國防部工程處副處長。
李顯龍的弟弟李顯揚,也是軍人出身,其為人低調,對政治不感興趣,一直叱吒在新加坡商界。曾任新加坡電信業執行長,他在任時收購了澳大利亞第二大電信公司,拓展了印尼和印度的電信業務,使新加坡電信規模提高了2倍。辭職後任星獅集團董事會主席,同時也是新加坡民航局主席。

李顯揚的妻子林學芬,同樣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是環太平洋律師協會的前主席,也是某世界知名律所的合伙人,曾被該律所評為亞太地區終身成就獎。
李顯龍的妹妹李瑋玲,是新加坡腦神經醫學院院長。因為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從小便惹父母疼愛,喜歡在身邊照顧父母,她繼承了父親李光耀強勢,因性格和其他原因,至今未婚。

由此可見,以李顯龍為代表的李家第五代,是新加坡真正的「豪門」。他們三兄妹均為各領域的精英,成為新加坡國內各自領域的主宰。但李光耀去世後,對於父親遺產的執行問題,三兄妹產生了隔閡,讓我們了解了「李家王朝」的未來。
六、李家第六代學霸們,不願「掌管」新加坡未來
2015年李光耀去世,故居拆遷事宜曾留下遺囑,但是大兒子李顯龍拒絕執行父親遺願。2017弟弟李顯揚和妹妹李瑋玲聯手將此問題公開,在推特上他們拋出《李光耀的價值觀去哪裡了?》一文。

文中弟弟妹妹痛訴李顯龍不尊重父親遺願,控訴大哥將父親的故居問題上升到國家高度,實則是想把父親的遺產當做「政治資產」。利用父親的影響力,為兒子李鴻毅撈取政治資本,為未來接班人鋪路。
七、一石激起千層浪
此時,鮮有出現在媒體前的李家第六代,也在媒體前發聲。李顯揚的兒子李繩武就發出聲明,力挺父親和姑姑,反對大伯濫用職權的霸權行為。同時他向媒體透露,大伯對父母的人權和人身自由進行限制,對父母造成極大傷害,父母甚至到了不得不考慮移民海外的地步。

同時他轉發國外媒體對新加坡的負面評價,質疑大伯獨裁。這一行為引起新加坡國家安全部門強烈批評,並要求其道歉,稱其蔑視新加坡法律,應得到相應的懲罰。
對此,李繩武稱作為新加坡公民,自己有言論自由。自己本身沒有錯。這更顯示了新加坡政府在大伯帶領下的獨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