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新加坡,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可能不少人會回答:全亞洲創新指數第一、擁屋率名冠全球、全球宜居國家熱門地、全球第五大金融中心······
的確,這些都是新加坡廣為人知的一面,而鮮為人知的是每年都有很多人「消失」於這片神奇的土地。
過去3年間,新加坡累計有350名失智老人走失,家人找的肝腸寸斷,操勞一輩子的老人流落街頭,甚至曝屍溝渠。這是光鮮亮麗新加坡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也是很多已開發國家面臨老齡化時不得不面對的棘手問題。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這個特殊的群體——失智老人。

我在新加坡,
不小心弄丟了我的父親/母親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可當這塊寶得了失憶症,對於子女來說將是牽腸掛肚的開始。
@大楊:5年前,我的父親因心臟病發影響了腦部,導致他變得健忘,經常忘了家門和親人。今年1月19日,剛出門10分鐘的父親走丟了,我和家人從兀蘭找到三巴旺,從食閣找到商場,一家人心急如焚。終於,第二天傍晚我們在宏茂橋的購物商場找到了父親,那24小時可以說我人生當中最為晦暗的一天。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讓父親獨自出過門。

@愛拼才會贏: 我的母親今年80歲,3年前被診斷患有輕微失智症,已經走丟過很多次,現在連我們小區保安都認識我媽媽了,每次看到都會打電話給我們。跟隨母親的出走路線,我發現她很喜歡人多的商場或食閣,從她來新開始就一個人在家,沒人說話,導致她很希望熱鬧,一個人在家待不住。
後來我會把她送到活動中心,讓她可以有自己社交空間。還給她配備了可以定位的手機,把印有個人信息和家屬聯絡方式的卡片塞到母親的口袋裡,方便走丟後我們可以第一時間找到她。

@最可愛的人:作為從業10年的新加坡警察,我深知失智老人和子女的困境。我們協助過老人找到家門,也幫助丟了父母的子女張貼尋人啟事。我最不願意看到的是一些老人沒來得及被找到,就不幸離世。
今年初還發生了一起80歲失智老人在失聯兩天後,被發現臥屍在離家約1.3公里外的停車場溝渠內的個案。看到家屬悲痛欲絕,我和同事也會跟著鼻酸……

過去3年至少350名老人走丟,
2030年失智老人將增加至15萬人
像以上老人的失聯案件,時不時就會在全島範圍內上演。是的,新加坡失智老人走失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常態。
從2021年初到今天,警方已發出15起老人失聯的文告。這個月才剛剛過去7天,就已經發生4起,當中包括至少兩名患有失智症的老人。

據新加坡護聯中心(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整理的數據可以得知,從2018年10月推出「失智症之友」(Dementia Friends)應用直到今天,已有超過350名家屬或看護者在平台上刊登尋人啟事,平均每年超過100條類似的尋人啟事。
新加坡失智症機構(Dementia Singapore)總裁符祥明表示,新加坡目前患有失智症的人約有10萬名。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失智症發病率也隨之攀升。按照現有的速度,到2030年新加坡的失智人口將增加到15萬人。

威脅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
往往察覺時已經晚了
人數之多,已經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它的危害,也超出我們的認知。
老年失智症又名老年痴呆症,學名「阿爾茨海默病」,這是一種讓老年人認知功能全面退化的重要疾病,也被稱為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
事實上,很多老人直到病症中後期才被家人意識到有問題,大家普遍認為老人「老愛忘事」是發病的開始,其實失智症的最初病變症狀是個性的改變,而這一點往往是隔代發現得最早。

坡島操碎心,
請多給老人一些關注, 他們需要我們
為了關愛到這一弱勢群體,新加坡也是操碎了心。
全島設置了350多個失智症站點(Go-To Points)。如果小夥伴在外發現有神色迷茫的老人,請一定要伸出援手,安撫他們的情緒,把他們帶到站點,幫助老人平安回家。
衛生部和護聯中心聯同社區夥伴也推出了「失智友善新加坡」計劃,支持失智老人在居住的社區活動,在哥本峇魯和楊厝港鄰里打造合適的設施,比如用顏色區分開指示路標和組屋外觀,把大牌號碼上的字體設計得更加亮眼,方便失智老人認路。

另外,護聯中心和力業集團等業者合作,為女傭提供專門的年長者護理課程,包括基本施藥、急救、復健和溝通方面的培訓,讓老人得到更專業的照顧。
家人的陪伴也很重要!照顧者聯盟(Caregivers』Alliance)等機構近年來加大對看護者的支持,包括組織互助小組分享經驗心得,以及提供培訓和經濟援助,讓更多的子女可以在父母需要幫助的時候,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