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來回讓我筋疲力盡」 新柔專車讓馬國護士堅守崗位

33歲護士普拉薩娜搭乘免費專車服務返回柔佛住家。(圖:CNA/Hanidah Amin)
本地醫院提供免費專車載送來自馬來西亞的護士往返新柔,以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有護士坦言,隨著這項服務投入運作,她開始取得工作與生活平衡。
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報道,為馬國護士提供免費專車服務是本地醫院採取的措施之一,希望在本地醫療保健行業人力短缺之際,儘量留住人才。
租金大漲被迫搬回柔佛
來自馬國的33歲護士普拉薩娜·德維·馬塔萬(Prasana Devi Mathavan)曾在新加坡租房子。不過,隨著本地租金在疫情後大漲50%,她別無選擇只能搬回柔佛居住,每天越堤到百匯東岸醫院(Parkway East Hospital)上班。
每天奔波勞碌上下班讓她支持不住,最終她在今年2月遞上辭職信。然而,兩個月後,她得知醫院將啟動免費專車載送護士往返新柔,她決定重回醫院工作。
「有了這個免費專車服務後,我能獲得工作與生活平衡。之前,我在家的時間非常有限。」
外籍護士流失率增加
根據衛生部去年8月在國會提供的數據,本地護士在2021年的流失率有所增加,尤其是外籍護士。相對於本地人7.4%的流失率,外籍護士的流失率為14.8%。長時間的工作環境、輪班工作制,以及有更好的工作機會,都是促使他們離職的一些因素。
34歲的高級護士林加斯瓦里·錢德拉·莫漢(Lingeaswary Chendra Mohhan)以前同樣花費長時間往返柔佛住家以及鷹閣醫院(Gleneagles Hospital)。為了能在早上7點抵達醫院上班,她必須凌晨3點起床,搭乘四趟巴士才能準時開工。
不過,有了免費專車服務後,莫漢現在能在凌晨3點45分起床,並在清晨6點抵達醫院後休息一小時,並且有更多的時間讓正在修讀公共衛生碩士學位的她溫習功課。
另一名護士——35歲的尼尚蒂·維克拉曼(Nishanti Vikaraman)受訪時也表示,她現在有更多的時間能陪伴她的三個孩子。她坦言,以前往返新柔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令她沒有精力和時間陪伴家人,因此曾一度考慮生完老么後辭職。
「有時我根本沒有休息到,我雖然躺下了,但沒有真正入睡……因為我會想著必須準備好起來工作。我感覺很累,別無選擇,想說必須辭職。可是有了免費專車服務後,我可以更早到家。」

普拉薩娜搭乘免費專車服務。(圖:CNA/Hanidah Amin)
專車供不應求
IHH醫療保健集團(IHH Healthcare)告訴CNA,該集團旗下四家醫院,包括百匯東岸醫院和鷹閣醫院超過300名職員正在採用這項免費專車服務。由於需求超出供應,因此集團計劃提供更多輛專車來滿足需求。
為了改善護士的工作條件,該集團以及其他醫療機構也採取了其他措施。例如,IHH醫療保健集團旗下護士之前每兩周休息三天,但現在每周只需工作五天。
有護士也指出,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得到了更多幫助,包括目前會有醫療助理幫助完成一些事項,如給病人洗澡和接聽電話鈴,以讓他們就可以專注於完成更複雜的任務。
至於公共醫院,陳篤生醫院護理部助理主任Sui Huangbo則表示,醫院正與護士討論如何調整他們的工作量和工作範圍,以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此外,醫院也致力於賦予護士更大的輪班自主權。
義順社區醫院目前也依靠機器人來完成一些日常任務。護士長Shirley Heng說,從去年11月開始,該醫院病房已有機器人開始為病人分發小物品和發布廣播。
「這項調整減少了一些比較機械化的工作,使我們的護士能夠將時間投入到提供臨床護理上,並與患者進行更直接、更有意義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