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國非政府組織成員2021年11月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向國會請願,希望政府與新加坡交涉,讓走私毒品的納加恩德蘭免除死刑。(法新社)
作者 倉吉
新馬邊境開放,長堤恢復熱鬧,引來新加坡人和回國的馬來西亞人的報復性消費,新山重現久違的景氣。
在這個皆大歡喜的氣氛中,一出小戲在場邊上演。除了那些自認是關注人權的民主人士在場邊發出些噪音之外,這齣戲沒有受到兩邊人民的特別關注。
馬來西亞公民納加恩德蘭因走私42.72克的二醋嗎啡(diamorphine)進入我國而在2010年被判死刑,在上訴被法院駁回後,十多年來,他前後提出多個申請。

因走私毒品,2010年被判死刑的馬來西亞公民納加恩德蘭。(路透社)
以大法官為首的五司在今年3月29日駁回他的再一次申請的上訴,並嚴厲斥責他與律師濫用司法程序。
納加恩德蘭的母親潘查萊趕在兒子被正法前兩天,又以另一個理由向最高法院上訴庭提出刑事動議,要求暫緩執行死刑,但申請被聽審的三司駁回。
三司還提醒,協助當事人提出這類濫用司法程序申請的律師,等於違反了他們的專業職責。
總檢察署過後發表聲明警告,多個團體與個人針對本案發表不實指控,包括質疑大法官梅達順是否應審理此案;當局認真看待這類可能構成藐視法庭的行為,並將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以維護司法正義。
在他被行刑前夕,新加坡駐吉隆坡最高專員公署前,有三名律師抗議,遭馬警方逮捕。

聲援納加恩德蘭的口號。(中國報)
馬國首相沙比里和外長賽夫丁曾經分别致函我國總理和外長,總理李顯龍和外長維文日前在回復馬方的要求時重申,此案已「經過完整的法律程序」。
馬來西亞一些組織既然如此高調炒作這個案件,這裡不妨回顧一下馬國本身的情況。
2019年9月期間,馬來西亞政界傳說要廢除死刑,馬上引起許多罪案受害者家屬的不滿,政府隨即宣布只是要廢除「強制」的字眼,並賦予法官判刑的斟酌全權。
時任首相署部長劉偉強發表文告說,內閣同意設立相關特委會,並將委任一名前聯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大局。

劉偉強。(東方日報)
劉偉強表示,他將給予一個九人特別小組三個月時間檢討相關修正法令,並提呈報告。
委員會成員將包括前法官、前檢察官、前監獄局總監、律師公會代表與民權組織。
當時馬政府講到煞有其事,後來變化快過計劃,馬國換了政府,這個「研究」也就不了了之,沒了下文。
今年3月,馬國有一名馬來族男子由於5年前販運615.5克毒品,而被高庭判處絞刑。
同樣是販毒死刑,相較之下,馬國的人權分子對此案的關注還不如新加坡同類案件。他們如此「厚此薄彼」,態度曖昧,這種雙重標準背後的動機耐人尋味。這也只是部分人和網民的炒作,馬國政府的反應顯然是,礙於形勢應酬應酬一下。
馬來西亞外交部長賽夫丁日前說,新加坡處死馬籍運毒死囚納加恩德蘭一事,不會影響兩國關係,因為馬國政府尊重新加坡法律,也明白各國都須維護本國法治。

馬來西亞外交部長賽夫丁。(新明日報)
他從外交角度說,此案不會帶來負面影響,因為互相理解是新馬建立外交關係的基礎。
他說: 「納加恩德蘭不是第一個在新加坡被判死刑的馬國公民……政府已盡最大努力幫他尋求赦免和減刑。」
他還說,通過馬國政府的努力,此案曾出現轉機;他和首相依斯邁沙比里曾分别致函新加坡外長和總理,儘管最終無法改變結果,但新加坡方面一直以良好的態度回應馬方提出的相關要求。
他說,此前馬國政府建議和新加坡簽署囚犯交換協議,但至今還沒有達成。
「內政部長韓沙再努丁會更詳細地研究這個建議,希望未來能有機會通過這個方式協助有需要的馬國公民。」
他的一番相當理性的話卻留下了一條尾巴,新加坡方面從未傳出有關「簽署囚犯交換協議」的任何風聲。
其實,馬國一向嚴厲取締販毒罪行,這符合新加坡的利益,兩地對付毒販的立場一致,同仇敵愾,才能取得更大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