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辦公一年早已養成習慣? 新加坡75%上班族不期待回返公司

2021年03月31日   •   2萬次閱讀

《海峽時報星期刊》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本地有四分之三的上班族不期待回返公司工作。(海峽時報)

作者 鄭智浩

迫適應、工作與生活失衡、開始享受便利性、不想回到公司上班。

這番「起承轉合」,相信可大致概括本地上班族適應居家辦公模式的心路歷程。

2020年4月7日,新加坡史無前例的「病毒阻斷措施」正式拉開序幕。一夕之間,大批上班族被令全面開展居家辦公模式,被迫適應前所未有的工作體驗。

一開始,人們不知所措,忙著調適生活與上班節奏,大吐苦水認為比到辦公室上班還累者不在少數; 時間久了,在工作與生活快速切換的過程中,人們的抱怨與不適感逐漸消失,換來的是更充裕的家庭時光、更低的生活成本及更高的工作效率(因為可以省下上下班的通勤時間)。

可以那麼說,隨著時間推移,居家辦公已然成為疫情下雇員較能接受的工作模式。

居家辦公時,經常通過網際網路與同事開會和交流。(網際網路)

然而,從下個月5日起,上班族又得經歷生活驟變: 政府上周三(3月23日)宣布,回返工作場所辦公的人數頂限,將調高至75%,居家辦公不再是既定工作模式。

公共服務署也發布指導原則,鼓勵公務員每周回辦公室三天,在家辦公兩天。

這意味著居家辦公的美好光景將逐漸減少,甚至因每日回返公司上班的安排而從此「絕跡」。

對此改變,《海峽時報星期刊》(28日)公布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本地員工每四人中,有三人希望能繼續「全職」居家辦公。

75%上班族希望繼續居家辦公

這項網絡調查是在政府宣布放寬工作場所措施後展開。

《海峽時報星期刊》在一天內收集了近2600個反饋,其中約75%參與調查者是女性,年齡介於25歲至40歲的本地居民占了65%。

四分之三參與者表示,希望繼續居家辦公,理由是可省下通勤與在外用餐的時間和費用(45.6%)、在家更有效率(28.2%),以及能同時照顧家人(20.3%)等。

上班尖峰時段,許多上班族趕著坐地鐵。(海峽時報)

上述念想在不少雙薪家庭中更為顯著。

努爾(Nur Alfisyah Nonis,32歲,客戶經理)曾是居家辦公的苦主之一。去年4月實行阻斷措施以來,她就疲於應付家務和工作,丈夫則是全職公務員而無法遠程辦公。

每日除了要照顧兩歲兒子和七歲女兒,她還要忙著應付公司及客戶的要求,可謂蠟燭兩頭燒。有一天,壓力過大的努爾情緒崩潰,躲進家中廁所嚎啕大哭。

努爾(Nur Alfisyah Nonis)及兩歲兒子和七歲女兒。(海峽時報)

「疫情之前,我可以在工作時開啟『工作模式』,然後在家啟動『媽媽模式』。不過,在疫情阻斷措施期間,我必須一次性扛下所有責任,即一名母親、一名員工及一名老師。當時我真的要瘋了。」

但幾個月下來,努爾有了顯著的改變。她已學會如何克服障礙,妥善經營每個角色責任,也愛上了居家辦公帶來的便利。

努爾指出,居家辦公給了她更多與孩子及自己相處的時間。

已對居家辦公遊刃有餘的努爾來說,現階段的工作安排讓她大大減少了通勤時間。

每天她還能利用工作空檔來接送孩子上學,甚至為家人準備豐盛的三餐。

「老闆非常信任我們。前提是我們做好分內的工作,沒有客戶投訴。」

願意重返工作場所上班族,盼能選擇靈活辦公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只有25%的上班族希望重返辦公室上班。

在為數不多的他們之中,大部分人還是選擇了靈活辦公模式,即不是一周五天都回公司上班。

根據調查,約有43.1%的上班族希望一周回辦公室兩天,25.7%希望一周回去三天,只有約一成的人希望一周回去四天或五天。

去年9月從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畢業,初入職場的David(24歲,投資分析員)表示,剛步入金融領域就直接遠程工作,對一個社會新鮮人來說是個巨大挑戰。

初入職場的投資分析員Tristan David。(海峽時報)

「我理應面對面跟同事交談。他們於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面孔,這讓我非常難建立起緊密的關係。」

直到去年11月,David才有機會面對面與老闆和同事攀談。公司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靈活工作安排,每周回辦公室上班幾天。

David相信,一周內居家辦公,混搭在公司辦公的靈活安排,是未來的工作新趨勢。

「儘管我們是被迫這麼做(居家辦公),我們已成功地證明一切在遠程環境下,仍能完美運行。與此同時,我還是認為,同事與客戶互動是有必要的。」

為什麼想回辦公室上班?

值得一提的是,有多達半數(46%)迫不及待想回公司上班的人,理由竟是想念同事

其它原因有:在公司更有效率(24.3%),居家辦公太無聊(8.9%)等。

在本地醫院培訓部門工作的Lynn(42歲,單身)表示,居家辦公讓她感到十分寂寞。她已在今年1月全面回返工作場所上班。

「這場危機讓我意識到,同事們是我的第二個家庭。我很相信他們,我也為他們支撐國家醫療保健系統的努力感到驕傲。」

醫護人員示意圖。(海峽時報)

可見,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一次被迫執行的工作模式轉換(居家辦公),足以顛覆人們的態度,也對日後的工作趨勢影響深遠。

無論如何,擺在現實層面的現況是,本地疫情逐漸向好,後疫情時代的居家辦公時間只會越變越少,大家也會逐步恢復往日的工作模式。

然而,不少像努爾一樣的員工,還是認為居家辦公存有一定的價值。

努爾說: 「一開始,我其實很掙扎。我忽然進入混亂的情況,在家工作時須兼顧好母親的角色。一年了,在混亂之中,我設法找到了適應和分配時間的方法。」

新幣兌人民幣又新高!中國超過日本,成為新加坡人首選出國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4萬次閱讀
剛剛,新加坡人又能再領300新幣補貼!
2025年07月02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鐘出國,中國製造
2025年07月02日   •   3萬次閱讀
「從中產到破產,只隔著一個新加坡?」——新移民中產家庭生存實錄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如果接到+65或者8開頭的電話要注意了
2025年06月28日   •   2萬次閱讀
事關准證、匯款、出入境!7月,這些大事將影響全島604萬人
2025年07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毫無個性,冷漠!旅遊後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萬次閱讀
83歲蔡瀾安葬新加坡!來看看他筆下的海南雞飯和咖喱魚頭
2025年06月30日   •   2萬次閱讀
看看七年內,新加坡地鐵是否通到你家門口?
2025年06月29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電信公司狂推「無國界」數據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撕掉"最貴"標籤!新加坡的平價生存法則
2025年06月28日   •   1萬次閱讀
新柔地鐵要來了!中馬跨境火車正式進入退役倒計時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你真的適合在新加坡生活嗎?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1萬次閱讀
看慣了珍珠坊熟悉的黃綠色外牆 你喜歡它紅艷艷的新裝嗎?
2025年07月01日   •   9747次閱讀
前夫搶人!她從杭州追到新加坡,只為奪回6歲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576次閱讀
新加坡5大數字銀行!存款消費更划算~
2025年06月28日   •   9576次閱讀
新加坡華人正在消失?為啥70%華人選印度人做官,文化輿論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208次閱讀
黃循財喊你領錢了,這些人最高可領800元
2025年07月03日   •   7182次閱讀
在新加坡購買彩票指南!手把手教你
2025年07月02日   •   6327次閱讀
從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賣的背後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6156次閱讀
李光耀的遺憾: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如何分開的?
2025年07月01日   •   5985次閱讀
最新!新加坡儲蓄券VS國庫券VS定存!哪種方式收益最高?
2025年07月03日   •   4959次閱讀
新加坡巴士上丟東西怎麼找回來?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7月03日   •   4788次閱讀
新加坡銀行轉帳手續費大科普
2025年06月30日   •   478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