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目前為每趟公共運輸車程平均提供超過一元的補貼。若允許年長者和殘障者免費乘搭公交,不僅會增加納稅人的負擔,成年人的車資也會平均增加三四角錢。
交通部長易華仁昨天(3月9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該部門開支預算時說,政府每年為巴士和地鐵運作提供20億元補貼,也就是每趟公交車程平均提供超過一元補貼。
此外,即便公交營運成本不斷上漲,政府還是致力於確保新加坡人,尤其是年長者和殘障者能夠負擔公交車資。在過去兩輪車資檢討工作中,政府每年撥出總值2000萬元的公交補助券協助弱勢群體應付車資上漲帶來的經濟負擔。
工人黨議員林志蔚(盛港集選區)發言時提議讓年長者和殘障者免費乘搭公交。
易華仁回應時指出,截至今年1月,約97萬5000名年長者和殘障者持有優惠車資卡,每趟車程可享有多達55%折扣。易華仁解釋,若像林志蔚提議一樣,讓這些乘客免費乘搭公交,每年就需要三四億元,而這筆額外費用須由其他乘客或納稅人承擔。
「按照他的算法,納稅人已經承擔的20億元補貼會增加15%至20%。若由乘客承擔,成人車資會增加20%至25%,或平均增加三四角錢,這比去年的車資增幅多出11倍。」
易華仁也說,到了2030年,60歲及以上的年長者和殘障者預計增加28%,至120萬人。這會進一步加重納稅人和乘客的經濟負擔。
林志蔚過後在補充提問時澄清,有關津貼應來自交通部開支,而不是由其他乘客承擔。他估計這會使交通部開支增加約3至4%。
針對這點,易華仁指出,交通部的110億元預算包括三分之二的發展開支,該部門過去幾年也因疫情措施增加運作開支,而林志蔚提議的三四億元是非一次性的運作補貼。「這是個顯著的增加。這些費用應該產生嗎?這是我們應該辯論的問題。」
今年開始檢討車資調整方程式
他也強調,隨著地鐵網絡繼續擴大、上班和出行方式改變,以及老齡化人口和能源價格持續波動,我國必須採用一個可確保長期財務可持續性的車資方程式。
公共運輸理事會將在今年最後一次使用現有方程式來計算車資調整幅度,理事會今年會開始檢討方程式,明年公布結果。「公交理事會將繼續在公交業者面臨的成本壓力、公交補貼對納稅人造成的負擔以及車資的承擔能力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