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上海,出生在馬來西亞,受教育及工作在新加坡……在華裔姑娘徐鳴莉的身上,你能看到多種文化的碰撞與融合。自2017年加入上海實業環境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上實環境」)以來,徐鳴莉參與了公司多個重點項目,對環保行業的前景非常看好。「中國企業很重視員工,認真對待員工反饋,給予員工機會參與到討論之中,我認為這是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她說。

畢業後投身環保行業
2017年,徐鳴莉因專業緣故及自身興趣,畢業後毅然選擇環保相關行業,加入了上實環境新加坡總部,負責行政人事及投資者關係工作。作為在中國水環保行業擁有領先地位的公司,上實環境主營業務涉及污水處理、供水、污泥處理及固廢發電等,目前在中國擁有超過200個污水及供水項目、8個固廢焚燒發電項目以及11個污泥處理項目,業務覆蓋至中國19個省及直轄市。而新加坡作為世界重要的國際金融市場之一,為上實環境提供了新的融資機會,公司在東南亞市場的認知度得以提升。
對於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徐鳴莉自然認真對待,也參與了一些特殊項目,環博會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上實環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參加亞洲旗艦環保展,就是由徐鳴莉負責的。從前期展覽內容、文案、呈現方式的設計,到為期三天的展會接待工作、展品解說及最後撤展,她全程參與。當看見前期努力在展會上一一實現時,她特別有成就感。「參加環博會,讓我有機會看到最高品質的環境技術交流。」她表示。
中國企業很重視員工
上海寶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項目,更讓她印象深刻。這是上海第一個乾濕垃圾處理一體化設施,總處理規模達每日3800噸,是上實環境未來重點發展的固廢標杆項目,也是上海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後的首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項目。
徐鳴莉回憶道,她參與了該項目前期在園區的展覽布置和宣傳工作,通過該項目了解到環保建設對改善生活環境、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長久的綠色能源。「項目預計在今年投產,希望到時我能有機會參與揭幕,再為寶山項目負責一波新宣傳。」她笑著說。
談到海外的中國企業與當地企業的文化異同,徐鳴莉覺得,差異主要體現在價值觀上。「本地企業強調個體性,而中國的企業文化更講究集體主義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國企業更人性化,這也是它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她說。
比如,在新冠疫情期間,公司領導給予員工足夠的關懷與理解,定期分發防疫物資以及「關懷包」。去年5月新加坡自疫情發生以來首次敞開國門,徐鳴莉時隔一年半首次回鄉探親,公司非常體諒支持,同事也幫她分擔了一些辦公室任務,令她非常感恩:「我的家人非常為我高興,因為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做到這一點。」
特別喜歡上海秋天的溫度
疫情之前,徐鳴莉幾乎每年都來中國出差,去過最多的地方就是上海。「上海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因為我祖籍就是上海,打從懂事以來就聽著老一輩的上海方言,吃著外婆親手做的『四大金剛』、小籠包、生煎包、鍋貼等上海美食。」徐鳴莉笑著說,「我特別喜歡上海秋天的溫度,也喜歡漫步在復興路,邊走邊看梧桐樹、落葉、老洋房和哥德式建築。我感受到的上海,不單是現代化的城市,也是擁有人文情懷和文藝氣息的城市。」
徐鳴莉還說,在爺爺奶奶的講述中,浦東並沒有高樓大廈,東方明珠也還沒有完工。但如今自己親歷的上海既繁華又現代,與祖輩分享的滬上記憶截然不同。
和國內20多歲的女生一樣,徐鳴莉特別喜歡淘寶,這也是她最早接觸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購物平台。「上高中時,我和朋友們想定製班服,但還是學生的我們並沒有多少零用錢。於是,我們在淘寶上找到了預算範圍內且能按我們設計定製的賣家,從確認訂單到國際轉運再到確認收貨,只用了短短七天。」她感嘆道。
徐鳴莉認為,對於那些在中國環保建設行業尋求穩定紅利的投資者來說,上實環境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選擇。上實環境已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且與本地股東及監管機構保持著良好關係,為環境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也推動著環保基建的高質量發展。「未來,我期待能繼續和公司一起成長進步。」她說。
來源: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