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處理206起囤積雜物個案 10%屬嚴重性質

囤積雜物容易引發火患,而本地處理的260起囤積雜物個案中,約一成屬於嚴重個案。受訪義工組織指出,每周都會發現新的囤積個案,由於無需強制通報當局,因此實際數字可能更高。
屋內的雜物堆積到天花板,處處能看見污漬,甚至還有蜘蛛網。自稱有強迫症的這名婦女說,因為家中太多垃圾,非常骯髒,寧可讓孩子睡在外頭。
而在附近另一個組屋單位,也面對同樣的問題。
居民許先生說:「如果可以扔就扔掉。我不喜歡。看到這些箱子我也覺得很亂,無法放輕鬆。」
被俗稱為「垃圾屋」的這些單位,是義工組織「讓希望活下去」在進行家訪時發現的。這群社區義工每周都會挨家挨戶,尋找囤積雜物的家庭,並幫忙清理住家。
「讓希望活下去」創辦人潘迎芬說:「你必須愛他們,這些囤積雜物的人面對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問題,他們也缺乏愛,缺乏自信心。」
在這同時,多個政府部門成立的囤積管理行動小組,正在處理較為嚴重的囤積個案。這些被舉報的個案,對公共安全造成威脅如火患,但小組指出,要解決問題並不容易。
社區事務署高級署長郭兆龍說:「我們曾對一名居民採取執法行動,他因此被判坐牢。但他出獄後又繼續這樣的舉動和行為,所以我不認為找出個案或執法行動能解決問題,我們必須找到根本的原因。」
受訪心理醫生指出,一些個案必須接受心理輔導,才能停止囤積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