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發展局通過2004年推出的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吸引外國投資者到我國投資,並成為永久居民。(聯合早報)
作者 許耀泉
「許多外國人在新加坡生活一陣子後,都被這充滿活力的都市吸引。久而久之,您可能會樂意視新加坡為家。這時,您不妨考慮申請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PR)或新加坡公民。」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在網站上向投資者介紹關於新加坡永久居民權和公民權時,以這段文字開頭。
新加坡在外來投資者眼中是否有這種魅力?
經濟發展局的全球投資者計劃(Global Investor Programme,簡稱GIP,性質類似投資移民)在過去三年為新加坡吸引了多少外來投資?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多少人成為永久居民,甚至進一步成為新加坡公民?
這些問題受到國會議員的關注,但其核心不外是新加坡吸引外資的計劃,為國人帶來了多少實質好處。

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劉燕玲。(通訊及新聞部國會直播視頻截圖)
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劉燕玲今天(23日)在國會答覆楊厝港區議員葉漢榮和反對黨領袖畢丹星的詢問時,透露一組相關的數據,紅螞蟻為大家總結如下:
在2020年到2022年之間,大約200名海外投資者通過GIP申請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
通過這個計劃成為本地永久居民的投資者,占新加坡每年批准的永久居民總人數的不到1%,之後成為新加坡公民的人數就更少了。
劉燕玲沒有透露確切人數,但大家根據以上的數字,就可以估算出每年通過這個途徑成為永久居民的人數,約為60-70人,而成為公民的肯定遠低於這個數字。
上述數目是多還是少,或許見仁見智,但劉燕玲補充說,所有新加坡公民權和永久居民權的申請都由移民關卡局獨立評估,包括通過GIP途徑申請的永久居民權。
此外,申請參與GIP的投資者也必須先通過經發局的嚴格評估和篩選。

GIP在過去的11年里,在我國創造了超過2萬4000份工作。(海峽時報)
至於這些投資者對新加坡經濟的貢獻,劉燕玲透露,從2011年至2022年之間,這項計劃為新加坡帶來了超過54億6000萬元的直接投資,並創造超過2萬4000個崗位。
截至去年10月,GIP投資者也為當局批准的基金注入16.2億新元的資金,基金經理已經將其中14.1億新元用於「實質投資」,其中9.3億新元投資於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公司。
GIP投資者申請PR須具備什麼條件?
GIP投資者來自各種領域,其中包括科技、城市方案(urban solutions)和可持續發展、金融服務等。
通過GIP申請永久居民權的投資者,必須在本地一家新創企業、正在擴充的企業或一項GIP基金投資至少250萬新元,或在本地開設資產管理規模(Asset Under Management)達到至少2億新元的家族辦公室。
除了資金,申請者還必須擁有至少三年的創業或經商背景,在申請永久居民權之前的一年,必須經營年營業額達到至少2億新元的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