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擁車證全面漲價
一張鐵皮價值55萬人民幣
新加坡擁車證自從2022年6月破10萬新幣大關後,漲價一直停不下來,最新的12月第一輪的擁車證全面持平在高水平。
CAT B大型及豪華車組,12月份第一輪,報10萬5千新幣。有網友吐槽:這個價格在中國已經可以買一輛車了!

新加坡的生活並不像理想中那樣完美。
「這裡的物價和北京差不多,除了單位不一樣。」Stacy說。
在新加坡,「吃頓好的」有時也顯得奢侈,點一頓外賣要15-25新幣(摺合人民幣約80-135元),去外面的餐廳吃飯,還要格外收取17%的服務費。
新加坡是全球最昂貴的國家,這座精緻的花園城市,讓來自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英國人也不由汗顏。一位在新加坡生活十年的英國記者在書中寫道:「吃飯貴得離譜。一想到要在外面吃飯,而且要開瓶酒,能讓你在冷氣十足的房間裡冒出汗來。我在超市裡看到,一小籃(日本)草莓能賣到70 新元(約375人民幣);我也曾帶著負罪感喝過20 新元(約人民110幣)一瓶的啤酒;如果發現一瓶不錯的紅酒售價在40 新元(約215人民幣)以下,那簡直是撿到大便宜了。」
02 與工作綁定的簽證
身居異國他鄉,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又多了幾重。
Sam在新加坡讀書時學的專業是人工智慧,求職時轉向了算法方向。不久前,他拿到了網際網路大廠Shopee的offer,然而,還沒等到入職,裁員風波就來了。
他原本獲得的EP也隨之撤銷。
EP(Employment Pass)是新加坡政府給外國專業人員提供的最高級別工作簽證,要求持簽證者每月薪資不得低於5000新幣(約25650人民幣)。EP與工作直接掛鉤,簽證上會標註僱主的名字,一旦失去這份工作,EP就會被撤回。

EP是新加坡人力部給外國專業人員發放的准證,針對申請赴新加坡從事高層次管理或技術工作的人士,EP屬於高級就業准證!
Sam現在手上拿的臨時簽證只能讓他在新加坡待到12月31日,也就是說,他在這個時間點之前必須找到承諾提供簽證的工作,否則就只能離開。
新加坡缺乏專業技術人才,但是外國人想找到一份高薪且承諾提供EP的工作並不容易。Offer被毀約後,Sam找工作的過程也幾經周折,好不容易遇到不錯的工作崗位,對方公司卻表示無法提供EP。
而從2023年9月起,新加坡將進一步嚴格對EP候選人的審核,除了滿足5000新幣的工資門檻之外,新加坡政府還將按照候選人的薪資、學歷、企業員工國籍多元化、本地員工數量四個維度進行打分,40分以上的候選人才有資格申請。

例如,如果申請人的月薪超過了90%的同行、同齡人,就能拿到20分,65%-90%之間的計10分,少於65%的則計0分。
總的來說,工資越高、畢業院校越優秀、企業員工國籍越多元,本地員工占比越大的雇員與僱主更有可能成功申請EP。這意味著,像Shopee這樣以華人員工為主的公司,未來錄用中國人的難度會增大。
那些帶著高學歷與技術來到新加坡的外國人,必須成為「人中龍鳳」,才能留在當地工作。
相比之下,新加坡本地的年輕人就要輕鬆許多,Sam說,他曾經在面試時認識了一位新加坡人,過幾天再聯繫他時,發現他已經迅速入職一家銀行,薪資相對來說沒有那麼高,但勝在工作穩定且前景光明。
想在新加坡獲得較好的發展,找到工作只是第一步,成為永久居民(PR)才是大多數赴坡打工人的真正追求。
按照政策,只要手持EP簽證並工作滿6個月,就可以向新加坡移民局申請PR。Stacy在滿足條件後,便立刻提交了申請,結果迅速被拒絕了。
在新加坡申請PR門檻不高,但整個審核過程就如黑箱,外面的人不知道怎麼樣才能真正達到到那個標準, 因此建議找專業的機構,如新加坡本土的檸檬王集團給你保駕護航, 為你規劃來新加坡長期居住和拿綠卡的事宜!
疫情期間,新加坡的人口一度大量流失,不過在宣布常態化後,又很快出現回流,根據新加坡官方發布的《2022年人口簡報》,截至今年6月,新加坡人口同比增長3.4%,其中永久居民人口增長6.3%。

沒有拿到PR,意味著在新加坡的生活處處都是枷鎖,最大的問題仍然是房子。工簽持有者不能申請價格低廉的組屋,只能購買昂貴的私人公寓,還需支付一筆稅率高達34%的印花稅,而以永久居民身份買房,印花稅只需9%。
在這輪房地產漲潮中「入股」新加坡的外國富豪可能不在乎印花稅,他們看中的是新加坡的未來。
但對普通人來說,每一筆因身份而額外承擔的費用,都使得異鄉生活多了幾分苦澀。
Sam也想成為永久居民,有這樣的想法,並不是說他已計劃好未來會一直生活在新加坡,他說:「拿到PR之後會有一條更廣闊的出路,讓我有更多希望。」
就像開礦一般,他們想為自己的人生鑿出一塊過去不曾存在的空間,以獲得更多的機會,更好的福利,更大的選擇權。
03 劈成兩半的天花板
新加坡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這裡鮮有絕對的貧困,但人與人之間難以彌合的差距依然存在。
適合新加坡的人會很喜歡這裡。今年剛去新加坡的一位投資機構合伙人發現,在新加坡的朋友比上海的還多,那裡的一切都像國內一樣舒適,他甚至還驚喜地吃到了人生中吃過最好吃的潮汕菜。
「新加坡政府為人民辦事,尊重女性,法律規定不能性別歧視、年齡歧視,強調工作生活平衡,除了國家太小,其他都非常好。」Sandra對檸檬王集團說。她已在新加坡定居10年,通過打拚,擁有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而像Stacy這樣近幾年才去新加坡的年輕人,在新加坡淘金熱的反襯下,想要在當地紮根的生存壓力又升了一大截。
「新加坡很無聊」,Stacy說。
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大約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用一天時間就能步行穿越。剛來新加坡的時候,Stacy加了一個徒步群,不過半年之後,這個群就安靜了下去,「大家已經把所有能玩的都玩過了」。
Stacy是典型的網際網路技術精英,從國內頂尖大學畢業後,她在新加坡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從她的朋友圈能夠看到,她在周末輾轉於人才濟濟的校友聚會,在周圍高樓聳立的金沙灣開帆船,今年上半年,她去了國外旅行,看到了伊斯坦堡的貓和巴厘島日落時紅色的天空。無論怎樣,都不能說她在新加坡過得不好。

但她有自己的煩惱。
Stacy在辦公室里常與同事們聊起,他們很難在谷歌、Meta這樣的國際大公司謀得一階半職。
隨著外來人口增多,新加坡政府不得不平衡本國公民與外國人之間的關係,儘管全球三分之一的500強企業將它們的亞太總部設在了新加坡,但它們仍偏向於聘用本地人。

儘管只是第一份工作,但Stacy覺得自己似乎已經走到了職業發展的天花板,目前為止,她還沒找到一條向上的路。
有很多東西是容易得到的,但也有另一些「天花板」遙不可及。
在新加坡,只有11%的人擁有私家車,擁有一輛汽車的成本極其昂貴,即便是最便宜的車型,每月的開銷也在2000新幣(約10260人民幣)以上,並且只有十年的使用權。
私家車的擁有權,超過了物理上的含義,成為個人財富與社會地位的象徵。整日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有一道無形的牆,隔開了坐在汽車裡的人和乘坐公共運輸的人,他們是涇渭分明的兩類人。
更多人被隔在天花板的另一邊。
Sam說,新加坡有一個名詞叫「外勞」,形容那些做著低技術工種的外籍勞工,他們從事的往往是本地人不願做的工作,比如建築工人、流水線工人或家政人員。外勞主要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還有中國。
大多數外勞居住在簡陋的勞工宿舍,2020年,被隔離在宿舍里的外勞成為了新加坡感染新冠病毒的最主要人群。

在Sam所在的中國留學生圈子裡,幾乎看不見「外勞」。不過一次請人裝修時,他遇到過一位,對方告訴他,平常吃一頓飯,3新幣(約15人民幣)就夠了。他還遇到過一位從馬來西亞來的理髮小妹,每個月能掙3000新幣(約15390人民幣)。
新加坡是亞洲國家裡罕見的文化熔爐,人們的膚色、口音多種多樣,也隱隱標誌著各自的身份。Sam說,一次他坐在出租上與司機攀談,司機對他說,你不像新加坡人,也不像中國人。原因一是新加坡的年輕人一般不習慣和司機說話,二是他的英文說得很好。
沉默、內向,英文普遍說得不流暢,是華人在當地人心中的集體印象。
「大家來這裡都是賺錢的」,Stacy說。除此之外,別的指望似乎不多,她想過,如果以後新加坡不好待了,就去歐美找找機會。
居住在新加坡的人們,出門都不習慣鎖門,因為社會治安實在很棒。實際上,有許多外國人決定移居新加坡,都是看中了新加坡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不用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孩子可以在全球頂尖的教育資源和環境里成長!
移居新加坡好嗎?
聽上去,移居新加坡似乎非常不錯。但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情,新加坡也有它的缺點。比如相較於中國,作為已開發國家的新加坡,生活可能會有點無聊,娛樂項目也沒有那麼多,追求刺激的人可能會不怎麼習慣。
無論如何,移居他國都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作為土生土長的新加坡公司,檸檬王集團希望能夠為您提供足夠多的本地真實情況,幫助您了解新加坡這個國家,為您的決策提供信息。
我們集團的分析師認為:2023年-2026年正是新加坡政府吸納專才/企業主的新黃金時代, 如果您現在有考慮於新加坡持有長期居留准證(EP)並獲得永久居民(PR)的想法, 又或者想安排家人定居在新加坡,2022年開始行動就是滿足了天時、地利及人和!千萬別等到外來專才/企業主的人數都飽和了, 那就沒有時間和競爭的優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