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農耕地的新加坡談起「秸稈」,相信很多人都摸不著頭腦。但是,一名新加坡人卻從秸稈中看到了商機,還有秸稈對於環境保護起到的作用。
他將秸稈廢物利用,製作成可媲美木料的板材,吸引了許多國際大企業的注目。一家世界知名連鎖家具行已採用秸稈板材製成桌板,並將在今年中正式推出產品,讓這種環保材料首次大規模地走進大眾消費市場。
這名眼光獨到的新加坡商人是王德善——新生纖維亞洲(RenewFibre Asia)的創始人。王德善62歲,但年齡不是障礙,2021年,他從84個國家的5077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HiCool 2021全球創業大賽三等獎。

▲王德善
秸稈代木,創造價值
「秸稈」是水稻、小麥、玉米等禾本科農作物成熟脫粒後餘下的莖和葉部分。在秸稈資源總量占世界首位的中國,只有少部分秸稈被回收做成肥料和飼料,大部分都焚燒掉。根據數據,中國每年的秸稈焚燒量可達7億噸,是霧霾問題的主因之一。

▲秸稈代木 改變世界
16年前,王德善就曾身處這樣的霧霾之中。那時,他到安徽省合肥出差,為前東家處理生意開發事務。就在和當地一名官員交談時,對方提及秸稈焚燒的問題,並問他可有方法善用廢棄的秸稈。官員的話啟發了他,為他一直懷抱的創業夢提供了契機。
於是,他辭去工作,走進實驗室開始專研秸稈。歷時三年,終於找到用秸稈製成板材的方法,且質量媲美木材。

▲王德善把秸稈變成環保包裝、地板、牆板及家具裝飾材料
「我不想做很多人在做的東西,那對我來說沒有太大意義。我想為自己和世界創造價值,秸稈代木的想法如果成功,不僅能減少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還能避免森林過度砍伐。」

▲秸稈代木 改變世界
堅持信念,46歲創業
王德善畢業自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機械工程系,後來又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我在大學念的是工程,對材料研究原本是門外漢。不過,工作多年來我到過世界很多地方,接觸過很多不同性質的工作,所以即使當時對做研究沒經驗,我也相信自己能做到。」
開始投入秸稈研究時,王德善已經46歲。靠著堅定的信念,他成功研發出了含95%秸稈的可再生材料——XTD(XstrawDinary)。
王德善表示,其實秸稈板材並不是他獨創,但他堅持讓秸稈含量達到最大化。這是因為,若天然秸稈含量不高,製作時就必須加入其他材料,例如塑料,才能達到理想的堅硬度。一旦用了塑料,就減弱了環保的意義。

研發成功後,王德善於2010年在江蘇設廠,大量投入生產秸稈板材。他選擇以物流用途托盤及包裝箱打頭陣,親自到處尋找客戶。
他坦言,傳統木製托盤在物流業已經沿用多年,要說服客戶考慮採用價格更高的秸稈托盤,難度顯而易見。所幸,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有越來越多人願意支持可持續性材料,讓他的托盤得以進入許多跨國企業的倉庫。
不含甲醛的家具
王德善的研發,促成了農林秸稈在中國地區的首次規模化利用。每1立方米的XTD可持續材料等於回收了1.5噸秸稈,挽救了18顆成材大樹,減少了1.8噸碳排放。

▲右牆是模壓表面紋理秸稈裝飾牆。
值得一提的是,XTD板材也不含甲醛(Formaldehyde)添加劑。王德善說:」甲醛對身體的危害可大可小,為了健康著想,我想為人們提供多一個裝修和家具材料的選擇。」
因此,他進一步研發用XTD來製作地板、裝飾板、天花板、櫥櫃、桌椅等等。XTD還可根據裝修風格,壓製成各種不同的紋理和造型。

「基本上木材能做到的,XTD都能做到,甚至可說比木材更好,還多了一份對身體和環境的關愛。我們很榮幸被國際環保組織Solar Impulse選為『改變世界的1000個解決方案』之一。」
XTD材料已經獲得新加坡建設局的「綠色標籤」認證。2018年,新生纖維亞洲的秸稈包裝產品一口氣奪下了由新加坡包裝協會頒發的新加坡「包裝之星」獎、亞洲和世界包裝獎,以及2020年德國設計獎(材料及表面處理)等。
2021全球創業大賽三等獎對王德善來說,是一項極大的認可,但他仍認為在環保教育方面還需付出很多努力。
環保,是一條漫長的路。
捐助新加坡冠病護理設施
在新加坡,XTD板材家具雖還未能在零售店買到,但在一些客工宿舍卻能看到XTD床架及櫥櫃。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王德善在2020年7月中,捐助了1000套XTD床架及衣櫥給體育城的臨時客工冠病社區護理設施。這是總值15萬元的聯合捐助項目中的一部分。此外,裕廊西順利路的外籍勞工中心(MWC)及甘榜菜市公民諮詢委員會所照顧的貧困居民,也得到了捐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