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新加坡未來5年將投入近3億新元發展量子科技,包括推出首台「新加坡製造」的量子電腦,全球分得一杯「量子羹」。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布,新加坡成立第一個全國量子策略,由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旗下的「研究、創新與企業2025計劃」資助2億9550萬新元,為期5年。
身兼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主席的王瑞傑今日主持新加坡亞洲科技展開幕典禮上,作出上述宣布。
他說,數位化和人工智慧反映了科技不同階段的進展,而量子科技潛力巨大,新加坡將做好準備善用它所帶來的價值。
他透露,新加坡全國量子策略共分為四大方面,其中一個是在新加坡設計和生產量子處理器,相當於量子電腦的指揮中心。
量子電腦運用物理原理進行運算,速度比超級電腦快超過1億5000萬倍,能在幾分鐘內完成原本需要幾萬年才能得出的運算結果。這幾乎無限擴大了量子電腦的潛在功能,達到人類目前無法執行的運用。
量子科技也能運用在感測儀器,測量時間、地形、位置、人體器官,甚至人類思想等。我國加大這方面的研究,有助於加強醫療界對精神和腦部疾病的了解,進而研發治療方法。
新加坡從2007年至今,共投入4億新元進行量子研究,預計在3年內生產出試用原型。
王瑞傑也提醒,量子科技仍在開發中,目前存在許多科學研究和商業規模的挑戰。
為組織並推動新加坡不同科研機構的量子研究,量子科技研究中心將在A*STAR、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委任首席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進行量子科研。上述4個機構目前有約200名研究人員,以及150名博士生。
新加坡全國量子策略也著重培養量子人才,未來5年將提供200份博士和碩士獎學金。此外,相關當局也將與海內外業者合作,探討和實施量子運用方案,尤其是在金融、生物、化學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