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起,中日韓FTA談判陷入僵局。但在上周一舉行的三邊峰會上,這一議題再次成為關注焦點。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共同出席了四年來的首次峰會,並承諾重啟FTA談判。
中國呼籲日韓兩國深化經貿合作,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與暢通,並儘快恢復並完成中日韓FTA談判。

圖源:路透社
據有關消息表示,中國高度重視FTA談判,並有望推動地區乃至全球經濟穩步復甦。韓國總統尹錫悅也表示,三國將努力為貿易和投資創造一個透明和可預測的環境,並建立一個安全的供應鏈。
中日韓三個國家在經濟上具有重要地位,合計占全球GDP的25%,年交易量超過8000億美元。中國是日本和韓國的最大貿易夥伴,而日本和韓國分別是中國的第四和第五大貿易夥伴。
在峰會後的三邊商務會議上,商界領袖同意成立一個工作組,共同研究私營部門的經濟合作。
向以RCEP為基礎的合作關係
專家指出,中日韓FTA將基於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並被視為「RCEP Plus」,超越了RCEP的自由化水平。例如,這三個國家計劃全面取消RCEP沒有涉及的汽車和汽車零部件關稅。

圖源:CNA
新加坡Hinrich基金會貿易政策負責人埃爾姆斯博士認為,三方FTA將使他們能夠更加專注。儘管三國經濟高度互補,產業鏈高度互聯,但埃爾姆斯博士表示,它們在農業、電子和化工等許多領域也是競爭對手。她說,尋找取消關稅的產品將是一個「挑戰」,並指出家具、原材料和服務是潛在的開放領域。
雖然一些專家表示,由於經濟挑戰,中國熱衷於推進FTA談判,但另一些專家則認為,該協議也將有利於韓國和日本。

圖源:CNA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亞太韌性與創新中心(Center for Asia-Pacific Resilience and Innovation)主席、研究教授林雪芮(Syaru Shirley Lin)教授說,中國急於推動FTA並不令人意外。她說,這些國家之間更緊密的市場一體化具有經濟意義。
自貿協定該何去何從
林雪芮教授認為,日本和韓國意識到與中國不對稱的經濟相互依存是一種劣勢,這促使它們尋求經濟多元化。數據顯示,韓國和日本近年來減少了對華投資。
韓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在2023年首次出現,韓國企業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同比下降78.1%。日本對中國的凈新資金流入也降至至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圖源:CNA
專家們對自由貿易協定能否在近期內達成持有不同看法。埃爾姆斯博士對達成協議的可能性持悲觀態度,認為談判將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她認為,在談判進入關鍵階段之前,領導人的誓言不會對公司產生實質影響。
林雪芮教授則較為樂觀,她認為如果三國能夠保持勢頭,消除剩餘障礙,並抵禦外部干擾,自由貿易協定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達成。
如果各方認真對待自由貿易協定,就必須加大努力,例如更頻繁地舉行會議,讓大型團隊更深入地進行討論,一年一次的會談顯然不足以帶來重大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