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最新發布的年度「城市韌性指數」,新加坡為全球第六大最具韌性城市,排名較上一次上升六位。

圖源:雅虎
指數對全球490個城市的經濟實力、知識經濟和技術、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以及房地產投資領域的指標進行研究,紐約、東京、倫敦、首爾和洛杉磯依次排前五。
什麼是「韌性城市」?
「韌性」最初為工程力學術語,描述系統在外力衝擊下保持穩定並恢復初始狀態的特性,比如籃球被擠壓後能迅速反彈。
因此,「韌性城市」指的是那些在自然災害和社會壓力面前展現出堅固、靈活和快速恢復能力的城市,它們能夠承受壓力、適應變化並維持可持續發展。1994年,在首屆聯合國世界減災大會上,「韌性城市」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
「韌性城市」融合了「硬實力」與「軟實力」,其中,「硬實力」指的是通過增強城市物理空間的防災能力,建立應對災害的首道屏障;而「軟實力」則涉及專門的規劃、建設標準、應急管理以及組織響應機制等,共同構成了城市的綜合感知和響應系統。

圖源:雅虎
「韌性城市」的評價體系
學術界致力於打造韌性評估體系,運用定性和定量手段客觀衡量城市的韌性水平。
常見的評估工具和方法包括奧雅納公司與洛克菲勒基金會共同開發的「韌性城市指數」,該指數涵蓋領導力與策略、健康與福祉、經濟與社會、基礎設施與環境四個方面,並進一步細分為12個目標、52個績效指標以及156個次級指標。
此外,還有美國多學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七維評估框架、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的「韌性矩陣」和美國紐約的緊急災害韌性指數等。
由於對韌性城市的定義各有不同,不同機構所採用的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展現出顯著的多樣性和差異性。

美國城市在全球韌性城市排名中的影響力下降
觀察發現,由於房地產市場的挑戰,美國城市在這份排名中的整體影響力相較於2021年有所減弱。在2021年的前20名最具韌性的城市中,有12個美國城市,而現在僅有七個。
與此同時,亞洲和歐洲城市的排名有所提升,其中東京提高了三個名次,巴黎上升了四個名次,首爾也提高了兩個名次。
在新加坡,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在此工作和生活,其排名有所提高。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和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新加坡的房地產投資保持穩定,而其具有競爭力的科技領域也使得新加坡在未來發展中占據有利位置。
新加坡排名有望繼續攀升

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制定的2025年發展藍圖,將城市韌性作為其核心四大主題之一,可以預測在未來十年內,新加坡的排名有望繼續攀升。
第一太平戴維斯新加坡分公司的投資銷售和資本市場董事總經理雷科(Jeremy Lake)表示:「隨著買家和賣家的回歸,我們可能會在今年見證更多的投資交易。新加坡的避風港地位、政治穩定以及經濟復甦正吸引著更多投資者的目光,預計多數資產類別將變得更加活躍。」
總體來看,經濟基本面與城市韌性之間保持著密切的相關性。房地產投資者將持續聚焦於大型城市,尤其是那些經濟基礎堅實和廣泛的城市。隨著融資環境的改善和房地產投資額的回升,城市的發展可能在今年迎來轉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