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個靈魂拷問,你認為自己在財務方面已為退休做好準備了嗎?
這裡先提供由兩個不同機構推算的退休後每月基本開銷:
一個是1492新元,另一個是2725新元。
1492新元這組數字,來自由多位國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和南大學者合作的《基本收入標準2023》研究報告。
該研究指出,以2022年物價水平來看,滿65歲單身者每月所需基本生活開銷為1492新元,滿65歲夫妻的每月則需合共2551新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報告出爐後,政府一度出面反駁,稱相關數據不一定準確反映本地住戶的基本需求。
但必須注意的是,該研究提到,研究人員所推算的基本生活開銷不僅僅只是純粹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反之還考量到一個人要如何在新加坡當今社會有尊嚴且體面地生活。
換句話說,這筆1492新元不只是應付基本開支,還要能讓年長者享受有素質且獨立自主的生活。
這包括了社交活動,「人情世故」就是該研究的受訪者其中一個達到共識的基本需求,具體例子為參加喪禮的帛金,或贈予親朋好友的生日禮物等。
這些錢是否花在刀口,每個人或許會有不同看法,但上述研究相對嚴謹,是個可以參考的依據。

研究指出,年長者要「體面」退休,每月至少需近1500新元開銷。(聯合早報)
再看另一組數字:2725新元。
這組數據源自華僑銀行的調查。
該銀行在今日(14日)公布的2024年財務健康指數(Financial Wellness Index)中,將基本退休生活方式每月開支定在2725新元。
不過,細究其內容,華僑銀行設定的基本退休生活,顯然比國大和南大學者研究中的基本所需更「奢侈」一些。
在華僑銀行版本的基本退休生活方式中,有以下幾個重點:
住在組屋
使用公共運輸出行
在綜合診療所和政府醫院看病或治療
沒有女傭
每年兩次在本區域(如泰國、香港等)旅遊
沒錯,你沒有看錯,紅螞蟻也沒有看錯——每年出國旅遊兩次,也難怪每月所需花費會爆沖至2725新元。

每個人對何謂「基本」或「體面」的退休方式看法不同,蟻粉又怎麼看呢?(聯合早報)
單靠公積金有點吃力
但話說回來,不論是學者推算出的1492新元,或華僑銀行預估的2725新元,和國人最仰賴的公積金每月入息,都有不小差距。
根據公積金局數據,在2023年,年滿65歲國人獲得的每月公積金入息中位數只有680新元。
換句話說,單靠公積金的每月入息,並不足以讓一名65歲以年長者過上「體面」的退休生活。

從全國公積金入息中位數來看,要實現「體面」的退休生活,單靠公積金恐怕有所不足。(海峽時報)
錢不夠用怎麼辦?只好另闢蹊徑,在公積金以外,透過投資積累更多退休資本。
然而,華僑銀行的調查也揭露了令人憂心的現象:
已經開始為退休做準備的新加坡人有減少的趨勢。
調查發現,本地有54%受訪者已開始為退休做財務準備,較去年下滑了6%。
各年齡層幾乎是全線潰退,尤其是30多歲的受訪者中,有此準備的人較去年下跌10%,40多歲受訪者亦下跌9%。
只有60歲至65歲者有71%已開始為退休做準備,較去年多出5個百分點。
必須更警惕的是,有四分之一國人打算在50歲或更晚才開始為退休做準備。
稍微令人欣慰的好消息是,華僑銀行調查發現,今年進行投資的新加坡人比去年顯著增加。
88%的本地受訪者持有投資。
其中,又以60歲群體的增長最顯著,共有89%的60歲至65歲群體持有投資,較去年多出17%。
這或可理解為更多接近退休年齡的新加坡人開始意識到得為退休累積更多資本。
但此時才亡羊補牢,跑道太短,恐怕效果也相對有限。
根據公積金局資料,在公積金終身入息標準計劃 (CPF LIFE Standard Plan)下,今年年滿55歲的國人若達到基本存款(簡稱BRS,2024年門檻為10萬2900新元),10年後年滿65歲時,每月能領取900新元入息。
如果達到全額存款(簡稱FRS,2024年門檻為20萬5800),10年後可開始每月領取1670新元,倘若進一步存到超額存款(簡稱ERS,2024年門檻為30萬8700),那每月就有2450新元可以領取。
也就是說,如果公積金只達到基本存款,10年後的每月入息,即使以國大和南大學者估算的每月1492新元標準來看,落差依然不小。
更別說,每月1492新元的基本生活需求預算,是以2022年的物價估算,10年後,在通脹因素的衝擊下,這組數字只會增加而不會減少。
如果對「體面」的退休生活還抱有一絲期待,本地恐怕有不少人有必要重新審視人生規劃,為退休做好財務準備,宜早不宜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