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在新加坡要靠什麼來打動人?

2024年01月18日   •   1026次閱讀

新加坡華人對於下一代的教育,總是有一個共同的哀嘆,那就是孩子們的華文程度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要怎麼去改變?很多教華文的老師都殫精竭慮,社會中的有識之士也常常出謀劃策,希望改善華文教學,提升社會總體的華文水平,使得新加坡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保持「雙語」特色。

當我們審視我們這個時代,會發現這個簡單的目標並沒有那麼容易實現,除了社會總體的語言氛圍和語言環境的強大影響之外,還有很多因素讓我們的孩子們沒有那麼喜歡華文,那要怎麼樣才能引起孩子們學習華文的興趣呢?我作為一個用華文來進行創作的童書寫作者,也常常思考這個問題,華文到底要靠什麼來吸引孩子們?華文到底要靠什麼來打動人?

華文說到底,也不過是語文的一種,跳脫不出所有語文學習的規律。人們學習某一種語文,有外在動機,也有內在動機。如果我們只是不斷強調外在動機,例如學好華文有多麼「重要」和「有用」,對於孩童來說,往往不夠。因為 「重要」和「有用」都是很抽象的概念,不像大人那麼精於功利計算的孩子們,根本不在乎。所以,如何構建內在的學習動機,往往對於孩子們來說更加重要。內在動機,就是孩子自己發自內心想學,而不是為了「有用」而學,也不是為了考試而學。而生活中,我們常常容易捨本逐末,忘記了構建內在動機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曾經有一天,我的孩子問我,為什麼學習不能變得像打電子遊戲一樣有趣又讓人快樂呢?我解釋說,學習也不能說無趣,學習帶給人的快樂是深沉而緩慢的,這和電子遊戲帶給人的稍縱即逝的快感不一樣。之後通過我的舉例說明,孩子表示理解了,但是他的發問也讓我重新思考什麼是「有趣」和「快樂」的。

華文學習可以是「有趣」和「快樂」的嗎?我記得孩子幼年時,我常常給他讀童謠,現在他還記得其中一些,想起來的時候還會哈哈大笑。其中一首無名氏寫的是這樣的:「猴廚師,蒸饅頭/饅頭沒蒸熟/它就嘗饅頭/等到饅頭蒸熟了/沒有饅頭只有猴。」這首童謠語言很簡單,但是押韻、朗朗上口、有節奏感和音樂感,最重要的是有幽默感,能夠讓幼年的孩子捧腹大笑,並且還很能任人延伸,容易仿作。

還有一次,我在草根書室聆聽「碧娟媽媽」關於兒童閱讀的分享,她說到她年幼的女兒一次面對夕陽情不自禁發出讚嘆:

「我變成金黃色了/樹木變成金黃色了/房子變成金黃色了/整個世界都變成金黃色了。」

我特意加了分隔符,就是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孩子脫口而出的詩句呀!無論是我的孩子在讀童謠時的哈哈大笑,還是碧娟媽媽的女兒脫口而出的詩句,都反映出了孩子們的真情實感。如何牽動他們的喜怒哀樂,如何引起他們心中的情感共鳴,我想這才是我們構建孩子內在學習動機的著力點,同時,這也應該是華文需要被發掘的魅力。

華文是極具魅力的,例如當我們經過植物園一片竹林時,清風拂面的同時也會想起古人用 「鳳尾瀟瀟」「龍吟細細」去形容竹林搖曳的貼切,和那些比喻背後的歷史與文化積澱。但這種語言的魅力,有時候要講究合適的「打開方式」,否則世人也無法領略。但我們又無法強求每個人都是中文系畢業,或者每個人都有足夠的中文修養。

那到底如何「打開」,鑰匙何在?這方面,一些小事,啟發了我,讓我覺得這件事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也讓我覺得孩子與詩歌之間有著奇妙的聯繫。例如,有些孩子喜歡聽和唱流行歌曲,不僅是因為旋律本身,往往也是因為那些歌曲的歌詞本身就富含詩意:

「愛你孤身走暗巷,愛你不跪的模樣/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愛你破爛的衣裳,卻敢堵命運的槍/愛你和我那麼像,缺口都一樣……」

「海浪無聲將夜幕深深淹沒/漫過天空盡頭的角落/大魚在夢境的縫隙里游過/凝望你沉睡的輪廓/看海天一色,聽風起雨落……」

有一次,我去一位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小女兒唱歌給來客聽,這是其中幾首的歌詞。我朋友是一位在幼兒園任教的華文老師,她有兩個可愛的女兒,在我們茶餘飯後聊天時也主動加入,並給我們唱歌聽。她們在家說華語,唱的也都是華語歌。我很驚訝她們小小年紀就把那麼長篇幅的歌詞都記下來,還能理解歌詞背後的感情,唱的時候,知道聲調該激昂還是平緩,也知道要表達的是憂愁還是喜悅。這也讓我想起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的一個愛好,就是抄寫歌詞。那些流行歌曲的歌詞,語言往往不複雜,簡單易懂,卻表達了豐富的情感。

今年九月初,我在國家圖書館聆聽了一場新書發布會。那是久負盛名的華語詩人林高和希尼爾的聯合發布會。這場發布會和以往我聽過的都不同,有一位女學生作為重要嘉賓出席了這場發布會。只見那位女學生從容上台,帶著一把木吉他,自彈自唱了好多曲。而這些歌曲都是她自己作曲完成的,歌詞竟全部都出自那兩位詩人寫的詩。

女孩就是少年音樂人白欣平,曾獲得過新加坡多項音樂方面的獎項。她從2019年起開始創作華語歌曲,很多華語詩人的詩歌都是她靈感的來源。當她要演唱希尼爾的一首詩歌的時候,自己介紹說,她中學畢業,即將赴英倫留學,而那首《空茫的遠方》引起了她心中的共鳴,童年遠去,而未來未明。

當她彈唱林高的詩歌《當累了》時說,自己很為詩中「猛吃一驚/醒」打動。我相信全場聽眾都因為她獨特音樂的演繹,而對那些文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鳴。這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十多歲的女學生,為華語魅力折服的故事:

「四更天/猛吃一驚/醒/公雞就啼/我會告訴你/焚化,見到的那點綠光/便安靜到達了/自此,思念由溪水流淌/半夜或酒後,必有回答」誰說只有歷經滄桑才能懂得什麼是思念?誰說少年人都是 「為賦新詞強說愁」?

七旬詩人的詩句,在少年人那裡得到共鳴,誰能否認這語言的魅力和其蘊含的情感之力呢?本來歌、詩、少年這個組合就自帶光環,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藉助這樣的光環,把華語的魅力拓展開來呢?

我有一些朋友,在中國做語文老師,其中一位在今年中秋臨近的時候,就嘗試引導學生們用詩歌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通常人們以為作詩很難,因此對詩歌敬而遠之。實際上,少年正是寫詩的年齡,他們情感豐富,擁有詩樣的年華。那麼怎麼引導學生學會寫詩呢?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實驗中學這位叫丁美華的老師,先是上網收集了很多中秋題材的詩歌,帶領她九年級的學生們把玩賞析,然後引導學生仿作,最後鼓勵學生獨立創作。由此,丁老師發現,學生們在語文方面潛力無限,很多孩子都學會了用詩歌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有的學生寫得簡短,但言簡意賅,例如周焱琦的《中秋》:

「自你走後/我再也沒有見過滿月了」;還有袁琛溢的《月》:「抬頭/方寸大的月上/倒映著嫦娥的淚眸」。

也有的寫得較長,表達出對已逝親人的思念,例如姜子怡的《中秋》:

「小時候/我不看這明月/只饞著未切開的月餅/在外婆的身旁吃著/在外婆的懷裡睡著/ 後來啊/我開始看這輪明月了/像外婆擦拭過的盤子/像圍坐著家人的圓桌/留著一個空缺」。

還有人寫身邊所見所聞所感,例如徐新宇的《中秋》:

「中秋的月光/似一層薄薄的被子,蓋著/漆黑冷的街/一個老人/一輛破舊的三輪車/緩緩地行駛」。

還有很多,不勝枚舉。這些都是十幾歲的學生筆下的詩句。誰說少年不諳世事?誰說少年人沒有豐富和深沉的情感?我特別喜歡徐新宇的這首《中秋》,漆黑冷的街,堅硬的時代,透過月光,看到少年人心底的柔軟。有這樣的學生存在,也讓人看到人性的溫暖和未來的希望。所以,當我們把語言和日常情感聯繫起來,我們就會發現語言的魅力在哪裡。

新加坡著名作家尤今,也曾是一位中學語文老師,她在一次講到華文寫作的時候曾經說過,不要把我們的作文變成「穿了制服的文字」,而是要觀察生活,要表達真情實感。我覺得,當我們把華文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的時候,當我們把華文和我們日常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聯繫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和華文的距離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遠。

尤其是對於正在學習華文的孩子們來說,更是這樣,他們也會由此發現華文也沒有那麼無趣、那麼難。在一個英語作為行政語言和強勢語言的社會中,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刻意去建立華文與生活和日常情感之間的聯繫。就像丁美華老師帶領學生寫詩一樣,也是從觀察生活和體味情感入手,去建立詩歌與生活的聯繫,去建立語言與生活的聯繫。當我們建立起這種聯繫時,我們再去談華文的魅力,我們就會發現,和任何一種語言都一樣,它的獨特表達形式背後,都有人類共同的情感。

說到學習華文,很多人都覺得一定要從發音、詞彙入手,字、詞、句、文,循序漸進,方能掌握自如。實際上,語言是和人們生活的環境密不可分的,同時,語言也是人類表達感情的一種工具。我們不妨嘗試「兩條腿」走路,一種可以是按照傳統的方式循序漸進來學習,一種是以興趣為中心,以生活中的文學為開端的浸淫式學習。

華文究竟要靠什麼來打動人?要靠文字背後蘊含的情感,那些人類普遍的最樸素的情感;還要靠反映人們生活與感情的文學作品,要靠大人和孩子們共同的文學實踐。雖然本篇多以詩歌為例,但是引申到其他語言形式,也是一樣的道理。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能夠引起人心底的波瀾和情感上的共鳴。

學生學習華文,不妨從涉略歌與詩,或者任何形式的文學作品開始。不要以為一談文學,就仿佛深奧了。有時候,一句話,一句歌詞,都可以帶有文學色彩。而文學的背後,依然是情感,求真,求美。孩子們也一樣,容易被美好而真實的東西觸動。華文要靠什麼來打動人?一言以蔽之,就是,要靠與日常生活和情感的聯繫來打動人。

作者為童書創作者、前媒體人

本文原題《華文要靠什麼來打動人?》,原載於《怡和世紀》第51期

可前往草根書室、友聯書局、友誼書齋、新華文化、紀伊國屋書店購買,馬來西亞讀者可到吉隆坡學林書店垂詢

徐海娜丨作者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