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不只為新加坡留下標誌性建築,也間接成就了「新加坡規劃之父」、新加坡「花園城市」和「居者有其屋」理念的實踐者——劉太格。

劉太格。(聯合早報)
劉太格上世紀60年代獲獎學金到美國耶魯大學讀城市規劃碩士,後修讀交通規劃,接著在貝聿銘手下工作了4年,於1969年返回新加坡參與島國建設。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今早也在面簿發帖文悼念貝聿銘。

「貝聿銘的傑出作品遍布全世界。我有一次在多哈巧遇貝聿銘。當時貝聿銘正參與當地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的建設工作。儘管貝聿銘已經90多歲,但他依然非常機靈敏銳,還親自帶領我參觀一個小時,為我解釋設計背後的考量。為了完成設計,他甚至將自己沉浸在伊斯蘭文明里,慢慢觀察東西方的伊斯蘭世界,從摩洛哥到中國新疆,他悟出了太陽在伊斯蘭文化中所代表的重要含義。一名天才就這樣離我們而去。」
貝聿銘生前的最後一組作品,就是這個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新華社)
2017年,貝聿銘的百歲誕辰慶祝會就設在紐約洛克斐勒中心最頂層的彩虹大廳,整個大廳擠滿了世界首屈一指的建築師們。有些曾經在他手下工作過,有些後來和他成為摯友。美國華人社群中最顯赫的名人也全部到場,他們都把貝聿銘當「哥們兒」。
百歲蛋糕的造型就是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看著這個自己最後操刀的得意之作,貝聿銘吹滅了蠟燭,笑得很開心。

永別了,貝先生。(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