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支付服務法》將於1月28日正式生效。這是新加坡第一次制定專門法律,規範支付服務活動和加密貨幣流通,新加坡將加密貨幣合法化。
到目前為止,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並沒有完善的制度性機制,來監控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新支付產品。

而與傳統金融機構相併行,一種全新的金融科技正在成熟,包括小額信貸、電子支付服務、數字金融資產和加密貨幣交易所等。
幾年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創建了所謂的「監管沙盒」一種特殊的法律制度,允許從事研發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法律實體,在有限的環境中進行引進實驗,只要不違背現行法律。

該項法規被加密貨幣交易所所採納,而類似的交易所2017年後被一些亞洲國家被取締。交易所將辦事處遷往韓國、日本和新加坡等被允許經營的司法管轄區。
雖然新加坡的「監管沙盒」模式允許加密貨幣運作,但加密貨幣市場參與者的法律地位一直尚未確定。
如今《支付服務法》正式生效,它引入了「數字支付服務提供商」的概念。通常是指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給出了「電子錢包」、數字金融資產的定義。
《支付服務法》規定了市場參與者獲得相應許可證的標準和機制,並加強了保護該領域消費者的制度。

此外,目前50個大型加密交易所中的20位於亞太地區,占比特幣交易總額的40%以上。
新加坡相關法律的通過,對於加密業務的參與者和消費者具有非凡的重要意義。
(本文素材,觀點及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您認為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絡我們及時刪除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