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場供不應求,大家急著找房之際,心懷不軌的欺詐者就有機會趁虛而入。假經紀、假租戶、假廣告等都是他們行騙的伎倆,市場出現了許多不好的做法,租戶應該提高警惕,必要時應反饋給當局,這樣才能有效杜絕不良的市場運作。
最近媒體報道,中峇魯一個老組屋的四房式單位,租金竟然高達6200元,成為全島之冠。
這類由新加坡改良信託局建造的老組屋,設計格局特殊,四房式單位面積近1200平方英尺,以天價租金出租或許是特例。但是其他普通四房式組屋「叫租」5000元至6000元,也時有所聞。更誇張的是一個單位招租,十幾二十個潛在租客搶租,甚至為了勢在必得,願意付出比屋主要求還高的租金。
本地租房市場出現了這個現象:即使願意出高價租房,也可能一房難求。
去年財神似乎特別眷顧包租公包租婆,本地租金全面飆升。去年整體私宅租金全年猛漲34%,組屋租金則上漲28%,還分別連漲24個月及30個月。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我國的住宅租金漲幅還和紐約並列全球第一。
租金節節上升,租房需求也來勢洶洶。疫情穩定後,大量外來人力回返本地就業市場,外國學生回到我國就學,龐大的租屋需求驟增。另外,房價居高不下、房貸利率調高也讓許多買家暫時轉向租房,加上部分等待預購組屋的家庭因施工延後而繼續租房,造成市場供不應求,出現「搶租」現象。

經紀和房東可影響市場運作
火熱的租房市場中,一些經紀或房東可能見錢眼開,導致挑客情況更嚴重。有些經紀為了賺取更多佣金,專挑肯簽較長租約或付出更高租金的租戶,即使這都不是房東的意願。這可能導致房東不能及時租出房子而蒙受收入損失,潛在租戶也因無法儘快租到房子而造成不便。有時候則是房東漫天開價,讓租戶感無奈。一名租住南部豪宅的外籍租戶就申訴,早上房東叫租2萬6000元,傍晚已漲到3萬7000元,租金一天內飆漲了40%。
有些經紀明明已經租出之前一些較熱門的房子,卻沒抽出列在搜尋引擎的招租廣告,目的就是為了繼續吸引潛在租戶洽詢,然後再把他們引到其他的出租房。
當市場供不應求,大家急著找房之際,心懷不軌的欺詐者就有機會趁虛而入。假經紀、假租戶、假廣告等都是他們行騙的伎倆,市場出現了許多不好的做法,租戶應該提高警惕,必要時應反饋給當局,這樣才能有效杜絕不良的市場運作。
租房市場房源炙手可熱,有更多房地產被推出市場賺取租金。若仔細觀察本地一些被保留的舊店屋,除了街層的單位一般較有商業價值,樓上兩層的布局較難作為一些商業或住家用途,畢竟要上下樓梯,空間狹窄,也沒有專屬停車位或卸貨區,因此很多保留舊店屋都已改為工人宿舍。芽籠一帶,更是常見。
根據網上列出的床位出租廣告,芽籠的四人至六人一房的床位,每月租金竟然高達650元,相當於郊區一些組屋普通臥房的房租。
雖然這些店屋可取得不錯的租金收益,但何以讓這些歷史遺產淪為工人宿舍,難道它們沒有更好的發展價值?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調高印花稅或讓租房市場更火
政府星期二公布2023年財政預算案時有新的宣布,從隔日起,房價超過150萬元至300萬元的部分,買方印花稅率從原本的4%調高至5%;房價超過300萬元的部分,則從4%調高至6%。
這個搭上預算案順風車的房地產降溫措施來得有點突然,雖然買家須多付1%至2%買方印花稅,但是額外稅額看來並不顯著,短期內可能影響買房情緒,可能導致一些買家取消或延遲買房計劃,轉而租房。這也可能加劇租房市場的租金壓力和供應短缺的情況。
租金漲勢短期內看來無法逆轉,畢竟利率還在趨高狀態。疫情過後,我國邊境管制措施鬆綁,從國外回流本地市場的人力有增無減,造成房源供應不足但需求非常強勁,在市場供需失衡情況下,無形中推高了租金。
租房「牛市」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包租公包租婆見「財源滾滾」笑不攏嘴,租戶則得勒緊褲帶付房租而叫苦連天。國會議員曾經關注,一再攀升的租金會否影響外國專才留駐我國的意願。
此外,一般普通外地打工族,如果得把過半「薪水」都用來支付房租,勢必影響他們繼續留在本地打拚的意願,這些「看不見」的連鎖反應將間接衝擊本地的勞動力市場。
因此如何保持一個穩定的租房市場,讓供需逐漸趨於平衡,租金維持在合理範圍,並且警惕房租暴漲可能引發的負面效應,值得當局關注與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