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樓

▲20世紀初的牡丹樓
19世紀末,大坡尼律(Neil Road)83號(舊門牌46號)與克立路(Craig Road)角頭交界處,有一棟古色古香的獨立式洋樓叫「牡丹樓」(Botan House)。該樓興建於1883年前後,1978年出售,1986年拆除重建。牡丹樓正門懸掛黑底金漆牌匾,題字「山仰」。原來「山仰」是主人家廟的名稱,主人祖籍福建廈門海滄。這棟洋樓是19世紀新加坡富豪,航運業開拓者陳金殿(Tan Kim Tian 1832-1882)所有。這棟曾經是陳家四代人的產業,有條件成為受國家保護古蹟建築,可惜全被拆除,不留痕跡。
靜方女學校
牡丹樓曾是靜方女子學校的校址。在1928年,殖民地政府頒布教育條例,所有男校不得招收12歲以上的女生同校上課,當時的養正學校首當其衝,很多女生必須退學。養正董事部一些董事們,議決另辦女子學校——「靜方女學校」,租得牡丹樓,改建為校舍。1942年,日本侵略新加坡,日軍飛機空襲市區,把半間校舍炸毀。幸好校董梁元浩事前安排住在校舍的教職員到他家裡暫住,才不致弄出人命。1945年日本投降後,靜方女校沒有復辦,校舍空置,直到1978年才易主。
唐市購物中心
陳金殿的孫子陳正祥(根據名片是陳禎祥,Tan Cheng Siong / Tan Cheng Siang 1885-1977),是在牡丹樓去世的。在他去世的翌年,家人才把牡丹樓出售,後來(1986年)發展商將牡丹樓拆除,重建大廈。這個占地34000平方尺的地段,成為唐市購物中心(Chinatown Plaza)。2018年,購物中心又全部脫售拆除,重建為蒙德里安集團的五星級酒店Mondrain,目前正在興建中。
陳金殿生平

▲陳金殿畫像
牡丹樓主人陳金殿在馬六甲出生,15歲來到新加坡。開始時他受聘于洋人創辦的船務公司Paterson Simons&Co做雜役,得到上司威廉(William Paterson)的賞識,安排他去夜校學習英文。不久陳金殿被擢升為貨艙管理員及買辦,負責管理杜仲膠(gutta percha)、丁香、藤條等。1871年,他開始創業,和兒子陳明遠在披粦士街(Prince Street)1號(現已不存在,原址是目前的海洋金融大廈大樓),開設陳金殿父子輪船公司。開創時公司只擁有3艘帆船2艘小型蒸汽船,不久公司業務蒸蒸日上,發展為一家擁有11艘船隊,再晉身造船業,以及從事貨運(咖啡)的公司,成為最知名的船務運輸大公司。在1884年,陳金殿父子公司也在馬六甲開設天然溫泉,作為旅遊勝地。
陳金殿在1882年去世,享年50,英年早逝。他的兒子明遠(Tan Beng Guan 1851-1891)接過總經理職務。陳明遠在萊佛士書院受教育,15歲時就追隨父親學習經營業務,年少有為。他37歲時受委為市議員,亦曾受委華人參事局(Chinese Advisory Board)局紳,與陳若錦、陳恭錫等名人共事。正當宏圖大展之時,明遠不幸罹病,7個月後,在1891年聖誕節那天,因肺炎病逝於牡丹樓。(註:當時肺癆病猖獗,懷疑是染上肺結核病去世)。
父子相隔9年先後去世,一間大公司折損兩員大將,群龍無首,從此家道中落。年僅6歲的陳禎祥,是陳明遠的獨生子,成為公司的承繼人,但如何承擔大任,運籌帷幄,該公司其他股東是實德力輪船公司(Straits Steamship)以及兩位能力不足的青年陳合盛(Tan Hap Seng 1868-1934,時年23歲)和陳合隆(Tan Hap Leong 1871-1926,時年20歲)代掌事務。後來實德力輪船將股份轉售給印尼富商糖王黃仲涵(Oei Tiong Ham 1866-1924)的Heap Eng Moh Steamship公司。最終因為債務問題,陳金殿父子輪船公司(Tan Kim Tian and Son Steamship Company)被黃仲涵全面收購。後來38歲的陳合盛被判破產,列入窮籍,長達21年之久。陳家家族事業,從創業興旺,由盛至衰,實屬可惜。
陳金殿在1878年(光緒四年)與同姓族人開創新加坡陳氏宗祠。大董事是陳金聲的兒子陳明水和陳篤生的兒子陳金鐘。他和另一富豪黃梨大王陳泰(1839-1898)則擔任副董事。他也是保赤宮(福建陳姓族人)的領導,其他董事有陳桂蘭,陳恭錫等。
在中峇魯區,有一條半英里長(0.72公里)的金殿路(Kim Tian Road),連接中峇魯(Tiong Bah-ru Road)和紅山路(Jalan Bukit Merah),該路是以陳金殿命名的。有說該路是以另一位福建同安富商、駁船業巨子林金殿(1879-1944)命名。陳金殿比林金殿年長,相差半世紀(47年),金殿路是始見於1936年,那時林金殿仍在世。中峇魯是以很多名人命名的街道,他們都比林金殿年長幾十年。究竟金殿路是紀念姓陳還是姓林?就有待歷史學者進一步調查研究了。
(作者為本地知名醫生兼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