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聲明稱,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或將於今年7月首次被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將展開進一步的檢測和風險評估,將於7月14日發布結論。
元氣森林此前發布公告,宣稱「元氣森林可樂0糖0脂0卡0阿斯巴甜,且全線產品均不含阿斯巴甜」;奈雪的茶也表示,從去年底開始,自家全部產品都已經開始使用天然代糖「羅漢果糖」。
Today便利店緊急宣布,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將下架包括零度可口可樂在內的九款含阿斯巴甜產品。

阿斯巴甜作為世界上最常見的人工甜味劑之一,零度、輕怡等無糖可樂都使用阿斯巴甜這一人工甜味劑作為甜味來源。這一判定如果屬實,將會對飲料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食品甜味劑科學共識(2022)》指出,甜味劑的安全性基於嚴格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已得到多個國際組織和國家地區權威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和食品安全管理機構的肯定,且結論均為按照相關法規標準使用甜味劑。專家指出,未來飲料配料表乾淨、使用天然代糖是趨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表示,科學技術的貢獻顯著增加是飲料產業新發展的重要特徵,新科學新技術不斷應用到飲料研發、生產、市場等多領域和多環節。科學技術不僅改變飲料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在改變著飲料產業的發展模式和飲料企業的管理模式。
人工甜味劑是目前市場上使用時間最長、使用量最大的甜味劑類型,能夠以較低價格成本提供較為良好的甜味口感。在無糖飲料領域常見的人工合成甜味劑包括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賽蜜等。
事實上,人工甜味劑中存在安全性爭議的不只阿斯巴甜。比如,甜蜜素在美國、日本、加拿大、英國等已開發國家已被全面禁用,我國則存在使用量限制。

近年來,人工甜味劑的占比逐年降低,天然代糖有取代人工代糖的趨勢。根據英敏特資料庫對2010-2020年代糖產品全球終端消費市場數據顯示,十年間,人工代糖在全球市場的占比從91.84%下降至70.59%,天然代糖則由8.16%提升至29.41%。來源於植物的天然甜味劑成為更多「無糖」產品的優選。常見的天然甜味劑包括赤蘚糖醇、甜菊糖苷、羅漢果苷等,而在10多項甜味劑的評比中,赤蘚糖醇安全性最高。
隨著消費升級和對產品本身的追求,元氣森林等眾多國產飲料開始使用赤蘚糖醇等糖醇類的代糖,用於飲料的主要甜味來源。在無糖可樂市場,元氣森林可樂沒有使用市面無糖可樂應用最廣泛的阿斯巴甜,而是使用赤蘚糖醇等天然甜味劑。這種差別也決定了元氣森林可樂的價格「偏高」——赤蘚糖醇的成本遠高於阿斯巴甜,但更為健康。

關於糖的爭議由來已久。近日,新加坡飲料強制標籤一事再次受到關注。
自 2022 年 12 月 30 日起,新加坡標誌計劃(Nutri-Grade)正式生效。根據 Nutri-Grade 分級法,飲料可被分為 「A」, 「B」, 「C」 或 「D」 四個顏色等級。其中A級的糖分和飽和脂肪含量限值最低,D 級的糖分和飽和脂肪含量限值最高。等級為「C」或「D」級的飲料必須在包裝正面貼上 Nutri-Grade 標誌。評級為D級的飲料禁止發布廣告,在零售終端的店內廣告也必須顯示 Nutri-Grade 標誌的圖標。

所有擬在新加坡零售的 Nutri-Grade 飲料,不論等級,必須標註營養成分表。評級為 C 級和 D 級的飲料強制性要求標註 Nutri-Grade 標誌,而較為健康的 A 級 和 B 級飲料可自願標註 Nutri-Grade 標誌。
阿斯巴甜和「強制標籤」只是當下人們對飲料行業關注的一個縮影。專家表示,希望消費者們更關注食品飲料的配料表,未來的配料表變短、變乾淨仍是國產飲料品牌的終極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