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英國逐漸將影響力拓展到整個世界疆域,如今在亞洲,大洋洲,美洲大陸仍舊可以看到帶有英國標籤的建築物,節日,風俗等,當然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語言。
在亞洲的眾多國家中,新加坡在語言方面所受的影響最深,英語也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獨具特色的Singlish,在以英語為主體的基礎之上,融合Hokkien(福建方言),Cantonese(粵語),Hakka(客家話),Malayu(馬來語)和Tamil(淡米爾語)等眾多語言。

具有地域特色正是語言的魅力之一。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或許你會認為新加坡的英語不是那麼正宗,但你會覺得英式英語是正宗,後起之秀美式英語就不正宗了嗎?
作為世界語言體系中的硬通貨,英語能力不僅僅只代表一種語言工具,更可以從側面反應一個國家的開放程度,經濟發展等等情況。比如新加坡,憑藉英語的優勢,成為世界各大跨國公司亞洲總部的集中地(吸引投資)。此外在國際化,網際網路覆蓋等等方面都有絕佳的好處,語言讓溝通更為便利,這就是發展中的潤滑劑。
相通的語言是溝通交流的橋樑,為了提高國民的英語水平,世界各國每年都在加大英語教育的投資,只是因為英語能力高的城市和地區更容易調取全球資源,發展出自身競爭力。那麼一起來看看為什麼新加坡的英語水平是如何提高的?
英語裡本身就融合了多種語言,只是它在橫跨亞歐大陸來到新加坡後,難免在長久的發展中開始帶有當地特色。
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國家,華人占比最高,大約有75%,其次是馬來人15%,印度人8%,還有亞歐混血人群1%左右。多種族的特性對新加坡語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今通行於新加坡的Singlish融合了大量中文的語法和方言表達,因為當地華人大多是福建、海南、廣東移民後裔,普通話、潮州話、客家話、閩南話都能在Singlish中找到印記。同時,馬來人所使用的馬來語和印度人的泰米爾語也有部分被吸納進了新加坡英語。

經過這些解析,或許上文那段聽不太懂的Singlish,現在應該可以弄懂大半了吧!buay song就是普通話的不爽,so liddat lor 是中式口音下的like that,pek chek是閩南話,意思是鬱悶。而這一整段話,是非常典型的中文語法結構。
不過,不要被Singlish的外表迷惑了!
雖然Singlish聽起來像是倔強青銅,但是事實上新加坡是英語界的王者玩家。
大家都是說中文的,憑什麼你新加坡英語這麼優秀?
當然這和曾經作為英國殖民地、英語是主要官方語言、經濟發展等因素是直接相關的。不過,為什麼新加坡還是能勝過有著相似背景的馬來西亞以及中國香港,新加坡國家語言教育政策以及現行教育體系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說到新加坡國家語言教育政策,就不得不提著名的「The Speak Good English Movement (SGEM) 」(講正確英語行動),這是由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吳作棟在2000年發起並持續推行的標準英語普及行動。

為了便於國內多種族的交流溝通,同時也是為了走向世界做準備,在20世紀70年代,新加坡政府以英語代替中文作為學校的主要授課語言及教材的書寫語言。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到了20世紀末,英語已經基本成為新加坡的主要交流語言。但是當時的執政者發現,英語在國家中出現明顯分層現象,政府辦事機構、學校及公共場所都在極力推行標準英式英語,但是百姓群體中,特別是新加坡年輕人還是偏好使用語法錯誤、融合了大量中文方言的Singlish。
當時的Singlish不規範到什麼程度呢?一位曾經旅居新加坡的英國女記者在回憶錄中說到,「剛來新加坡的第一個月,我以為當地人只會說中文,直到過了一個多月,我才慢慢意識到他們一直在同我說英語,他們的用詞和口音讓英語聽起來像中文一樣難懂。」
終於在1999年8月,英語語言不規範現象經由新加坡權威媒體《海峽時報》的《新加坡人的英語正在倒退》一文從民間正式站上改革的舞台,一場轟轟烈烈的說好英語運動即將上演!
同月22日,時任總理吳作棟在國慶公開演講中,鼓勵全國人民,一起說能讓世界聽得懂的規範英語,同心協力從語言層面支持新加坡進入更廣闊的世界。
次年,講正確英語行動正式落地,全國上下,機關單位、學校、市場、社區、邊郊到處可見規範英語的海報和糾錯口袋書。新加坡小印度區域有大量的餐館和小市場,可以說是新加坡底層人民聚集地,為了讓生活、工作在這裡的低學歷、低收入群體也能學到規範的英語,SGEM工作小分隊甚至把英語語法規範海報做進菜單和廣告招牌裡面。
英語補習成剛需語言成績不及格要留級
理所當然地,學校英語水平考核也強調要使用規範英語。
當我們小學零基礎入學進行地如火如荼,新加坡要求幼兒園的孩子在早幼教階段就要有明確的語言及數學學習計劃。
小班的孩子需要學字母,中班孩子開始背誦單詞,定期還會考察拼寫。

據麥考瑞大學對新加坡課外補習情況的調查,即便是在具有很好英語語言環境的背景下,新加坡40%的學齡前兒童接受過或正在接受英語學習培訓,每周至少2小時,家長期待孩子們能在小學入學考試中以更優異的英語能力獲得優質小學的青睞。
進入小學階段,60%的小學生都會接受額外英語培訓,以適應學校對語言的高要求。據統計,一般中產新加坡家庭每個月在語言培訓上的開銷在500-1500新元,摺合人民幣約2.5K-8K。
國內的孩子英語不好考試不及格,最多最終給出的成績不好看,不會嚴重到留級。新加坡的孩子,特別是快要畢業的學生,如果英語不達標,是一定要留級的,即便其他科目考得很好。不只是小學階段,中學也是一樣,不管你是哪類偏才怪才,英語成績及格,才能進入下個階段的學習。
那新加坡的英語考試,容易及格嗎?答案當然是NO!而且據稱是一年比一年難。
新加坡的現行教學大綱難度已經是世界領先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新加坡的IB成績總是遠甩其他國家孩子一大截。不止於此,新加坡的GCE(英語教育系統國家的考試製度,類似於中國高考)中的A-level 和O-level 甚至比英國本土的都難。所以新加坡的英語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菜,在亞洲國家中無論是普及率還是算數一數二的。